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法国大师带你看看:1955年的彩色北京
查看: 989|回复: 2
go

法国大师带你看看:1955年的彩色北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54 小时 
威望
7017  
金钱
3607  
最后登录
2019-12-30 
阅读权限
帖子
3294 
精华
积分
7017 
UID
17041 
1#
发表于 2015-9-16 21: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1955年夏末秋初的时候,法国纪录片大师克里斯·马克带着一部里面装着16毫米柯达胶片的摄影机来到北京,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秘东方之旅:“30多年来,身在巴黎的我一直向往着北京,尽管我对她一无所知,我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从书本里得到了一些依据。”

《北京的星期天》 (19'18'')

北京的星期天 Dimanche àPekin,1956导演:克里斯·马克片长:19:18字幕:内置中文字幕版本:2013年由法国国家电影中心重新修复版本·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克里斯·马克这部纪录片拍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仅6年后的1955年,此时离文革大幕拉开尚有10年。翻开大事记,1955年算是相对平静的一年,此时韩战刚结束,中国陆陆续续和多个东欧、中东亚国家建交。

这一年的主题是扩展外交,4月印尼万隆会议召开,开始谋求亚非各国的承认和支持。经历了韩战后,经济建设也开始摆在第一位,第一个五年计划关键的一年,确认了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这一年,中共的统战工作方针确定;新疆自治区成立;华沙条约成立,东欧红色阵营开始抱团。

所以很好理解,中国政府对克里斯·马克申请前来拍片的态度是无任欢迎的。时隔多年,作为此片的汉学顾问加翻译阿涅斯·瓦尔达回忆道: “1956年(引注:实为1954年),克里斯·马克邀请我拍摄一部纪录片。第二年中国政府通过友好协会正式邀请了我。当时小组有七八个人,中国政府认为这部纪录片很有用。当时联合国还没有承认这个伟大的国家,就好像她不存在一样。现在我们当然可以对此一笑而过。”




法国新浪潮的祖母级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不过,作为法国新浪潮的祖母级人物,今年刚在戛纳电影节拿了荣誉金棕榈奖的瓦尔达,帮马克这个片子做的中文片头真是笑死人,请看:





《北京的星其匀日》是什么鬼?



“音朱”又是什么鬼?



原来瓦尔达给自己起的中文译名是“娃尔达”,联想起她那个著名的蘑菇头,可真是萌死人。



于是那年的夏末秋初的时候,克里斯·马克带着一部里面装着16毫米柯达胶片的摄影机来到北京,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秘东方之旅。





这是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巴黎铁塔之下,一个法国国旗色的风车以及背景的蓝天,暗示着西方人对东方的想象,也预示着这是一次不乏童心的旅程,马克说,北京其实是他童年时最向往的地方:“30多年来,身在巴黎的我一直向往着北京,尽管我对她一无所知。我天马行空的想象从书本里得到了一些依据。”





北京,1955年,旅程从明十三陵的古道开始。



这是1955年北京的一个清晨,马车和带客座的三轮车同时存在,远处还有造型古旧的大汽车。



那时,北京城的有轨列车还存在。



1955年北京城的交警是穿这样的。



扎着小辫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当时这种人力三轮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父母的同辈人。



北海公园玩耍的小朋友们(如地址定位错误,请指正,谢谢)



上体育课的中学生,你看她们脸上的表情。



马克坐在人力三轮车后面看过去,当时的前门大街是这样的,各种繁体字的店牌。此时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正火热朝天。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要到隔年即1956年才基本完成。所以依然能看到“资本主义”的尾巴。





前门大街的万昌隆皮箱店。



胡同依旧古色古香。



还未被拆的古老城门。北京内城在西方人被称为“鞑靼城”。



在校园里做个观测箱记录气象的日子你们还记得吗?



马克给孩子们看一本法国的童书,这也许是他们此生第一次接触西方的文化。





当时大街上还有卖艺的人。



琉璃厂的瓷器。





故宫,马可波罗造访过的地方。



建国9周年游行。



这些小朋友当中,你们的父母或许是其中一员。



当年的国庆游行,还有杂技表演。



马克拍到了历史时刻。



一个秋日的下午。



北京动物园。







颐和园。



与其说《北京的星期天》是一部由中国政府安排拍摄的宣传片,倒不如看作这是克里斯·马克、一个巴黎人对东方的想象。60年之后再来看这部作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段异常珍贵的回忆。我们可以看看在大灾难即将来临之前,我们父母辈的童年,那个两个世代交接之间的北京。



克里斯·马克出生在1921年,是法国的作家、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他的纪录片被称为散文诗一般,影像极优美而带有个人强烈的色彩。《北京的星期天》是他第三部作品,50、60年代他带着摄影机周游列国,来过中国,去过朝鲜、日本、冰岛、非洲、以色列、古巴、智利等地,远至西伯利亚,在拜访北京之后的1958年,他拍出了《西伯利亚来信》(1958),被巴赞称之为“文论式电影”(essayfilm),他将马克和天才让·维果的《尼斯印象》相提并论。这个时期的作品,被统称为马克的“旅行电影”(travelfilm)。

当然不得不提他在1962年的《堤》(Lajetée),这部先锋科幻短片在2012《视与听》评选的影史五十部伟大影片中榜上有名,是唯一一部入选的短片,如果你们喜欢《12猴子》的话,必须要找来看看,它的创意是直接被这部大半个世纪前的小短片所启发的。克里斯·马克于2012年去世,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959 小时 
威望
20784  
金钱
17323  
最后登录
2016-11-9 
阅读权限
帖子
16781 
精华
积分
20784 
UID
114103 
2#
发表于 2015-9-16 21:26 |只看该作者
john 发表于 2015-9-16 21:02
1955年夏末秋初的时候,法国纪录片大师克里斯·马克带着一部里面装着16毫米柯达胶片的摄影机来到北京,开始 ...

朝韩停战后至1959年前是黄金时代,又未与苏联交恶,又未到双蒸饭,那时衣食住行很正常,心态很幸福.有东欧的展览会,买一个直径10cm的铁圆盒糖才3角5分钱/盒,那漂亮的铁盒做针线盒,80年代才弄丟了.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3#
发表于 2015-9-16 21: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5-9-17 10:08 编辑


法国新浪潮的祖母级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北京的星其匀日》是什么鬼?



“音朱”又是什么鬼?



原来瓦尔达给自己起的中文译名是“娃尔达”,联想起她那个著名的蘑菇头,可真是萌死人。


这是1955年北京的一个清晨,马车和带客座的三轮车同时存在,远处还有造型古旧的大汽车。

那时,北京城的有轨列车还存在。




1955年北京城的交警是穿这样的。

扎着小辫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当时这种人力三轮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父母的同辈人。

北海公园玩耍的小朋友们(如地址定位错误,请指正,谢谢)



上体育课的中学生,你看她们脸上的表情。



马克坐在人力三轮车后面看过去,当时的前门大街是这样的,各种繁体字的店牌。此时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正火热朝天。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要到隔年即1956年才基本完成。所以依然能看到“资本主义”的尾巴。



前门大街的万昌隆皮箱店。



胡同依旧古色古香。



还未被拆的古老城门。北京内城在西方人被称为“鞑靼城”。



在校园里做个观测箱记录气象的日子你们还记得吗?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5-18 10:13 , Processed in 0.099139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