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沈志华:中苏关系是如何分裂的
查看: 708|回复: 2
go

沈志华:中苏关系是如何分裂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威望
11163  
金钱
8927  
最后登录
2017-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343 
精华
积分
11163 
UID
4339 
1#
发表于 2013-4-20 00: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69届新生 于 2013-4-20 00:41 编辑

社会主义有其合理性,但必须调整改革
  我有一个看法,其实所谓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斯大林的模式。这是苏联创立以后,传到东欧,然后再传到亚洲,中国、朝鲜、越南都在学。
  苏联模式曾经有一段时期,它靠着比较优势在上世纪30年代赢得了很多人的赞扬。在当时,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大萧条,所以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很新的制度。
  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前,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中国将来是政治上学美国,经济上学苏联。因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比较民主开放,苏联的经济制度比较合理,所以它的经济发展不错。其实那个时候,苏联的制度里面有很多问题,别人是不知道的,但苏联人自己是知道的。
  所以1921年有一次,列宁想改变制度,后来没有成功;1944年到1945年,斯大林自己也明白这个事情,也想改变;第三次就是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提出了新方案和新方针,结果也失败了。
  到了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又重新回到了斯大林模式。其实任何一种政治制度也好,经济制度也好,不可能一出现就完美无缺的,都需要不断调整。但苏联的制度,从六十年代后期就凝固了,等戈尔巴乔夫想要改的时候,为时已晚。
  所以他没办法才想出一条路子摆脱旧的制度,最后就引起了一片社会反应。其实到了1989年,大势已经造成,只是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功不成功有着偶然的因素,也有可能成功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制度不改,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当时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也是有其合理性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有合法性的。
  主要体现在,一是利用高度集权的体制,能够快速把经济搞上去;其次革命的合法性,二十世纪初世界正是处在殖民地的瓦解过程中,在“非殖民化”浪潮中,在这个过程中苏联做出了榜样,为殖民地国家、半殖民地国家提供了一个新模式,可以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特别是在30年代苏联的经济优势显现之后,对很多国家都是一个诱惑。
  因此50年代、60年代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就连非洲也出现了社会主义,那时社会主义是很时髦的。所以历史出现了这个制度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任何制度必须要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人类文明进行自我的调整、改革,苏联就是一个教训。
  “你管亚洲,我管欧洲”
  在1956年到1957年,中国面临制度革新的抉择。其中,中苏关系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在1956年到1957年,中共的威望,MAO泽东的威望极度提升,基本上是压倒了苏联。在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也明白自己难以支撑局面,所以他很想拉着中共,咱们俩携手搞共产主义,“你管亚洲,我管欧洲”。
  原来MAO泽东是想加入欧洲情报局,但是斯大林不允许,结果就是,中国共产党管亚洲,苏联共产党管欧洲,两者配合,共产主义运动就没问题。斯大林死了,这边MAO泽东把亚洲的事管得很好,但是欧洲出事苏联却管不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都没处理好,结果还是请中国人过去帮助处理欧洲事件。
  到了1957年年底,在莫斯科召开了共产党大会,那是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首次,全世界64个共产党代表团聚集在莫斯科开会,MAO泽东指点江山,所有人都称赞佩服。
  所有的人演讲的时候都在台上对着稿子念,只有MAO主席不需要稿子。我曾看过一个人的回忆录,他当时就是负责整理那次会议的发言,然后转送到莫斯科电台的。他说他特别头疼,就怕MAO主席发言,还说得没完没了,这难以整理啊。
  当时参加会议的其他国家领导都住在列宁山,唯独MAO主席一个人住克里姆林宫沙皇的寝室。当时举办方知道MAO主席第一次去莫斯科的时候为了两件事曾跟斯大林发脾气。一是他要睡木板床;二是MAO主席不习惯使用抽水马桶,把厕所给改造了。这些很小的细节,其实都是赫鲁晓夫亲自处理的。
  但是MAO主席的做法就让苏联人难以接受,其中有个典型的例子:在莫斯科会议召开之前,MAO主席就让苏联人准备好会议的文件,然后文件准备好了,9月25日送到北京,在9月29日MAO主席看完以后,就表示说文件还是写得不错的,但就是太啰唆,回去删掉一半,还有些问题就不必提及了,其中包括所谓的马林科夫反党集团事件。
  这事件就是1957年6月苏联出了一次反党事件,马林科夫、莫洛托夫想整赫鲁晓夫,就突然召开了主席团会议,要罢免赫鲁晓夫。但赫鲁晓夫当时连夜用直升机把所有的中央官员都调到莫斯科召开会议,当然除了反党集团的人之外,结果赫鲁晓夫占了多数,反败为胜。还有MAO主席都是支持赫鲁晓夫。
  当时莫斯科会议的文件就写了这件事,但是MAO主席说不要提这件事。但在10月18日的会议上,MAO主席突然提出说要谈一下团结的问题,就说出了苏联的反党集团事件。
  苏联就坐不住了,当时提出要说苏联党内事情的时候,你不同意,但现在轮到你来说了这算什么。MAO主席就说,劝同志们要团结,特别要团结那些犯过错误又同意改正的同志,我就把王明留在了党内,就再次提起了反党集团事件。
  当时有一分钟,全程鸦雀无声。南斯拉夫的代表格尔拉斯就写了张纸条,表示苏共和中共争夺国际社会主义的领导权开始了。而1957年的莫斯科会议是争夺的最高峰。
  中苏两党渐行渐远
  当时赫鲁晓夫的心里很不满,但也没说什么。1958年之后,陆续发生炮击金门事件、西藏事件、中印边界冲突这一系列问题,中苏之间在对外政策,对内政策都发生矛盾。当时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让苏联也不满
  1957年10月,苏联人造卫星上天;12月,核动力潜艇面世。这些美国当时都是没有的。因此,显示了当时苏联国力非常厉害,社会主义阵营里面为之鼓舞。认为,社会主义的力量是完全压住资本主义的。
  赫鲁晓夫和东欧的一些国家领导人都认为,既然现在社会主义的力量是完全压住资本主义的,就可以继续搞和平共处政策,因为我们靠制度的优越性就可以打败资本主义。
  但是MAO泽东的想法正好相反,我们现在既然已经超过了资本主义,那么还谈什么呢,打就是了。他说,现在有些人就是怕帝国主义,怕战争,战争就是死点人嘛,核战争就死多点人嘛。但我们迎来的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崭新的世界。
  当然这时候下面的人都听不懂MAO主席的意思了,其实他的意思就是不要怕核武器。
  过去,苏联会出来说,如果美国敢向中国扔原子弹,苏联就向美国扔原子弹,相当于给中国撑了一个保护伞,MAO主席还是很感激的。在1957年之后,中苏分裂愈来愈严重,中国选择了阶级斗争的道路,两国自然也越走越远了。
  (内容源自知名历史学者沈志华于4月11日在广州学而优书店的讲座录音,有删节,文字整理:黄艾明)

黄艾明 (版权归"金羊网-羊城晚报"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或致电020-87133589。)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473 小时 
威望
2503  
金钱
1489  
最后登录
2018-8-26 
阅读权限
帖子
1282 
精华
积分
2503 
UID
4309 
2#
发表于 2013-4-20 19: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经历 于 2013-4-20 19:56 编辑

中苏恶交是中共外交上的一个败笔,这使中国在国际上备受孤立。《基辛格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有一年在天安门国庆庆祝会上,林彪副主席发表演讲说道:美苏是世界的城市,亚非拉是世界的农村,我们要搞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占领城市。。。。。。 尼克松总统看了报道后大吃一惊,他对基辛格博士说:我们不应该孤立中国,不应该让他们远离世界大家庭孤独地在胡思乱想。而应该做工作,把他们纳入世界大家庭的生活里。之后就出现了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外交、中美破冰之旅等等,尼克松总统是一个有长远战略眼光有世界胸怀的政治家,他开创了国际政治的新格局,他改变了世界。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3#
发表于 2013-4-20 23:29 |只看该作者
原来如此。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6-17 23:36 , Processed in 0.074324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