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老照片上的红棉
查看: 794|回复: 5
go

老照片上的红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
发表于 2013-4-1 15: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3-4-1 15:14 编辑

又到木棉开花时,我们来看看

老照片上的红棉

res09_attpic_brief.jpg

1931年,海珠岛被填平,岛上的一棵木棉成为长堤大马路上的标志性树木

res11_attpic_brief.jpg

民国初期海珠岛上可见两棵木棉古树

res13_attpic_brief.jpg

广府学宫大成殿前的木棉树(遗址即现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摄于1870年

res15_attpic_brief.jpg

清末广州贡院前的木棉树,摄于1904年

res17_attpic_brief.jpg

1931年,重修后成为广州市博物院的镇海楼,木棉树与五层楼相互辉映

res19_attpic_brief.jpg

拍于民国年间的越秀山百步梯前的木棉树

res21_attpic_brief.jpg

  南海神庙内,有几株古老木棉树

res23_attpic_brief.jpg

清末番禺学宫内的木棉树(今农讲所)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2#
发表于 2013-4-1 19:36 |只看该作者
木棉情怀总是诗.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0 小时 
威望
4936  
金钱
3558  
最后登录
2018-10-26 
阅读权限
帖子
3346 
精华
积分
4936 
UID
25133 
3#
发表于 2013-4-1 19:44 |只看该作者
民国初期的海珠岛是否现在海珠区?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4#
发表于 2013-4-1 20: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3-4-1 20:42 编辑
shunhui 发表于 2013-4-1 19:44
民国初期的海珠岛是否现在海珠区?


非也,海珠岛指古时广州珠江中的一块巨型的白垩纪礁石,又名海珠石、走珠石和海珠洲。在今沿江西路爱群大酒店江边,由红色砂砾岩构成,长约100米,宽50米,因长期被江水冲刷而浑圆如珠,随潮汐变化浮沉海上(广州人称较宽的江河为海)而得名。与浮丘石、海印石并称为羊城三石。

800px-%E6%B5%B7%E7%8F%A0%E5%85%AC%E5%9C%92.jpg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5#
发表于 2013-4-1 2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3-4-1 21:25 编辑

沉没了的海珠石
广州钩沉
  从德国工程师舒乐测绘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广东省城内外全图》上看,至少在1907年,海珠石尚屹立在珠江航道中间。海珠石的精确定位,是在先施公司正对面(见1915年出版的《广州地图》)。

res05_attpic_brief.jpg

res07_attpic_brief.jpg


  在长堤海珠大戏院,至广州少儿图书馆之间的沿江路段地下,自古有一块大礁石,长一百三十三米,宽五十米,俨然一岛。因长期受江水冲刷而浑圆如珠,随着潮汐的变化而似浮沉江面上,这就是海珠石,也叫“走珠石”、“海珠洲”,还叫海珠岛。传说有异域商人到广州赎回国宝摩尼珠,乘船回国至此水域时,宝珠突飞入江,入夜生辉,化珠为石,所以称海珠石。据记载,到南宋年间,流经广州的这条大江才由此石得名珠江。海珠石与浮丘石、海印石并称羊城三石(浮丘石原离航道中央最远,在现中山七路陈家祠附近;海印石在旧东濠涌口东侧,即今广九大马路与广九三马路相交处)。
  广州许多名称都与海珠石有关,如海珠桥、海珠大戏院、海珠路、海珠广场等。海珠石何以如此重要?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城市布局非常讲究风水格局。对于坐北朝南的城市,水的最佳流向应从西北向流入,东南向流出,流入、流出之水应有“捍门砂”和“水口砂”锁关。历史上的广州为弥补其“东水空虚,灵气不属”的不足,在水流出的珠江下游先后修建了三座塔(莲花塔、琶洲塔和赤岗塔),以壮“捍门砂”的形势,配合珠江上游从西向东的三座天然石岛(即浮丘石、海珠石和海印石)形成广州古城构架的“三塔三关”,不仅弥补了广州风水的不足,而且成为古城大空间领域的限定标志,扩大了城墙内有限的空间环境,形成“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江”的大空间格局。海珠岛为历代游览胜地,是羊城八景之一。宋代称“珠江秋月”,明代称“珠海晴澜”,清代称“海珠夜月”。可惜在1931年,为扩展珠江新堤,海珠石被炸沉江底,连同石头上的文物建筑,一起消失。

res11_attpic_brief.jpg

海珠岛里的建筑不多,但都非常经典。南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广东历史上第一个探花、番禺人李昴英(1201年~1257年),在岛上慈度寺读书,后中举,为官清廉,又曾劝止叛军攻广州城,保护百姓平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岛上修建了文溪祠和探花台。

res13_attpic_brief.jpg

清朝顺治年间,为防范外敌,清政府在岛上建筑炮台,安放大炮二十座。后来叛军造反时,曾一度占领海珠炮台,并利用炮台轰击清军。经过激烈战斗,清军收复了炮台。其后,考虑到广州已有虎门炮台拱卫,海珠石上的炮台军事作用不大,清军便炸毁了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军占领此岛,用长钉在红棉树上作梯,窥视广州城内的清军布防情况。

res15_attpic_brief.jpg

民国六年(1917年)十月,孙中山为大元帅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海军舰队,在广州海珠石设立海军办事处。  清末的1905年,广州市始设水警。清政府在珠江水上设水巡总局,直属于广东水师提督衙门。1912年,隶属广东省城警察厅的水巡总局改称警察第十二区署及第一、二、三、四、五分署。警察第十二区署也设于海珠石上。

res17_attpic_brief.jpg

1918年2月,海军上将程璧光在海珠的码头遭人暗杀,孙中山下令举行国葬,并由外国人雕铜像立于海珠岛的东端,民国政府决定在海珠公园为他立碑,碑文由汪精卫撰写:  故海军上将程公璧光,治海军四十年,于民国五年任海军总长。持大节,尚廉信,屹然为天下重。六年乱作,奉黎大总统南下,遂与今总裁孙公定大计,偕今总裁林公率舰队至广州,倡护法,国命赖以弗坠。

res23_attpic_brief.jpg

1925年10月,定名为海珠公园,园内的配置,实在漂亮。亭台楼阁,依次相接。尤其以玻璃厅为最大特色。一入其中,几疑皇宫大厦,忘了置身于公园之内。1926年7月4日,举行开放典礼,成为广州市民常去之处。

res25_attpic_brief.jpg

尽管设施还不完善,但临时搭竹桥过去,联通了广州人的兴致。这里虽小,但与第一公园(即人民公园)相比毫不逊色。

res27_attpic_brief.jpg

岛上还有玻璃屋,那时许多人还没有看过玻璃,家里的天窗用的是云母片,来这里才感受到玻璃的明亮。海珠岛上人们流连忘返,人们把这里当做休闲的好去处。难怪苏东坡游海珠寺写道:“天涯未觉远,处处各樵渔。”

res29_attpic_brief.jpg

1930年,陈济棠为了建设广州,决心扩充东堤,往外填土,于是,海珠石突出部分被炸掉一部分,其余被填埋了。认得吗?这棵木棉树就是海珠石上的。至于程璧光的雕像,移到永安堂前(即今日总工会大楼广场)。解放后则改放工人雕像了

res31_attpic_brief.jpg


  如今,广州人只能在图片上认识海珠岛。2000年,在敷设污水管的施工中,发现了一部分海珠石,有关部门已作了保护方案,设定在保证沿江路车行的情况下,封闭新堤二横路,通过历史遗迹、台阶状下沉式观赏空间、丁字形散步道,形成一个现代都市里易于到达、观赏、逗留的历史遗迹景观场所。在下行通道两边辅以浮雕墙展现“广州市水陆变迁”、“海珠石历史沿革”、“沿江西路水上浮城”、“外国商旅”等主题,海珠石将在灯光的照射下若隐若现,沉静而神秘。可是已经过了12年,连实施计划也好像没有看到,是否让市民失望呢?

  □陈勇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0 小时 
威望
4936  
金钱
3558  
最后登录
2018-10-26 
阅读权限
帖子
3346 
精华
积分
4936 
UID
25133 
6#
发表于 2013-4-2 22:46 |只看该作者
62桃李 发表于 2013-4-1 20:38
非也,海珠岛指古时广州珠江中的一块巨型的白垩纪礁石,又名海珠石、走珠石和海珠洲。在今沿江西路爱群 ...

啊,原来是爱群附近。那么西濠二马路可能就是以前海珠石靠北边那段海边变成的,对吗?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6-2 17:50 , Processed in 0.10196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