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论坛原创区 浅谈一中历史(一) 作者:万虹 赖润华
查看: 2002|回复: 0
go

浅谈一中历史(一) 作者:万虹 赖润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1#
发表于 2010-11-25 20: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艰苦创业,从无到有,历尽坎坷与辛酸(1928.8.1949.9.)


一九二八年的广州,社会上还是比较重视教育的,家庭经济条件叫好的子女大都选择入读教会办的学校如培正、培道、培英、真光等,公立的学校只有省立广雅中学,其他都是私立学校。

鉴于此,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决定成立一间市直管的中学,命名为市立一中,与1928年8月1日宣布成立。广州市立一中的首任校长是留美教育博士司徒优先生,在他的主持下,订立了校训“勤、诚、勇、毅”四字,意谓:勤则有功,诚则落实,勇则果敢,毅则可成。

建校之初,市立一中租用一德路石室前的天字楼十二间铺屋为校舍,招收新生五个班,其中高中文、理科各一班,初中三个班,全部招男生,经费由市政府拨款;后因一德路地处闹市,环境狭小,活动场地不多,就迁到越秀山麓(即现在市二中校址),依山势搭建葵棚18座为课室;后又根据市政府的决定,在校舍附近兴建教学大楼,历时代5年才落成,此时已是1934年了。

这几年间,学校的编制不断变化:停招了文理分科的考生,改为普通的高中,并把所招女生划拨到市二中(在蓬萊路今一中初中部);另从市“商专”调高二、高三各一个班来我校。到新校舍建成时,市一中已经是一所包括高初中六个年级、共有22个班且男女生混编的颇具规模的市立完全中学了。校长一职也有变动:1932年初,由刘宪朋先生接任校长;四年后,又由当时的市政当局派黄文山先生接任校长,校址一直都在越秀山麓。

1938年广州轮陷前,为了防止日寇轰炸造成损失,学校曾短暂转往西华路太保直街(今广州南海中学现址)上课,9月份,市政当局又把一中的初中生全部拨到二中,把二中的高中生拨到一中,把一中、二中分别命名为“市高中”、“市初中”。1938年10月,广州被日寇侵占,“市高中”师生流亡到澳门继续上课,但经费短缺,没有校舍,到处打“游击”借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随校迁至澳门的师生,坚持了一年后,也流失了大半,当时的广州市政府也是流亡政府,迫于形势只好宣布市一中,(市高中)停办。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广州市政府迁回广州。1946年春,市政府,决定市立一中在蓬萊路复办,市立二中在越秀山麓复办,即把两校的校址对调。于是,1946年春,市一中就在现今的初中部校址复办男女同校的完全中学,市政当局委派余光天为校长,半年后又改派国民党四邑党务专员冯镐担任校长,一直到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为止。当时的市一中,高中(包括春季和秋季始业)共有十二个班,初中有十四个班,在当时的广州而言,算是比较完整的、人数比较多的中学。

在这二十一年里,由于广州一中的办学理念比较清晰,校长大部分都是教育专家,师资队伍中有不少老师是留学生回国任教的,学识渊博,授业得法,再加上校风良好、学生勤奋,所以培养了大批人才,今分述于下。

1、五位科学院院士

梁栋材,生物物理学家。1946年市一中复办后入读初中,解放后继续在校读至高中毕业后再考入中山大学就读。1980年,因为科研成果显著而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85年,又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他如今虽已70多岁,但还是许多著名大学得兼职教授,还在科学院为科研工作和培养接班人辛勤忙碌。他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基础和钻研精神是在母校读书时奠定的。


刘颂豪,激光专家。1947年在我校高中毕业,90年代被评为中科院院士。曾任中科院合肥分院院长、华南师范大学校长。至今虽已年近80高龄,却仍在为激光的研究和发展、为激光在国防科技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而昼夜辛劳。他多次赞扬母校对自己的培养教育,让自己不仅打下了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还确立了从小就要锻炼身体、有良好的体质才能为祖国、为人类多作贡献的理念。尤其是当时任教体育的刘继明老师对他的影响颇为深远。


余国琮,化学工程专家。我校30年代的学生,1991年被评为选为中科院院士。长期在天津大学任教和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曾任全国政协第七、第八届常务委员19881998年),天津市第九届政协副主席(19931998年)。目前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担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名誉院长、化学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定期回到这些单位指导工作,发挥余热。余国琮对母校的学风、校训印象深刻,尽管离开母校已近70年,但对母校的怀念、关注并未因时间久远而冲淡,反而日益强烈,殊属难能可贵。


蔡睿贤,热工技术专家。1946年市一中复办时入读初中一年级直到毕业,50年代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即师从我国杰出的热机工程专家吴仲华教授,后因创造性地发展了吴仲华关于热机的先进理论而在1986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被评选为中科院院士。不仅他的研究成果当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他在该领域的成就,直到目前在我国还未有超越者。由于他在市一中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高中和大学时期学习也刻苦努力,特别是从事科研工作时具有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勇于探求真理的可贵精神,所以事业上取得很大的成就。


姜中宏,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49)届高中毕业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工系,他从事的激光材料研究应用于国防、科技项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从1984年到2006年多次获得中科院的奖项。他的玻璃基础理论研究,曾四次在国际玻璃会议上应邀作报告,有关论文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专著中发表。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5-4 00:32 , Processed in 0.085740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