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2-11-2 16:33 编辑
大舅父居住的房子是外公在三十年代建造的。外公曾经在日本和香港生活过,他设计的房子就采用了中外建筑的特点,在当年还不发达的乡村里是很显赫的建筑物了。 在高耸的围墙中间是宽大的正门。大门当面是一趟2米多高的趟栊,褐红色的手臂般粗的硬木趟栊横棍密密地排列着,组成一道小孩子也不能钻过的屏障,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趟栊的后边是两扇黑漆的厚重大门,严密无隙。门脚镶着坚硬的铁圈,安放在石雕门墩的石窝里。 推开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生气盎然的庭院,庭院里栽种着的树木有龙眼、黄皮、柏树、杨桃。杨桃树茂密的枝叶笼罩着庭院,树上挂满着青的、黄的杨桃果,温暖的阳光透过细碎的叶子在院子的石板地上映出了晃动发亮的斑斑点点。 在庭院的一隅有一条露天的石楼梯,通到门楼的阳台上。阳台地上的几个墨绿色的陶瓷大缸里养植着莲花,青绿的莲叶旁抽出了粉红的莲苞,金鱼在水中游动。阳台的围栏上镶着陶瓷花格子砖,摆着的花盆里,有臭草、芙蓉、菊花、石榴花等花卉。每当我流连在这个环境里,就会联想到鲁迅先生所写的百草园。 走过庭院的石路,路中间有一口井。井口很窄,大约50公分左右,矮矮的石砌井沿下是深幽幽的井水,井水在微弱的光线下一晃一晃地泛着白光。井水是冬暖夏凉的,用个小铁桶打上来,洗衣服特别的清爽干净。 再往前几步就是两层的楼房了。成“七”字形的房子外墙是青砖(又叫水磨砖、水窑砖)筑砌,门楣和窗楣上有弯弯的浮雕花,窗户很高,窗格子里镶着彩色玻璃。厅堂很大,光线充足。地面铺着暗红色的四方砖,经年的擦拭使阶砖光滑细腻。厅堂的一面墙壁摆着一张长长的茶几,茶几上有放置各式瓜果的礼盒,茶几下边是香炉和火盆,后边竖着一块红色的小牌子,上边刻有“李门堂上历代祖先之神位”的字样,几根熏香在燃着。 厅堂里还摆设着八仙桌和太师椅,方方正正的红木椅子扶手和靠背都是雕空的图案,还有一张酸枝大炕床,庄重而舒适。厅堂的侧面几扇可以折叠的雕花板障把房子间隔出两个房间。板障上精致的木雕有兰花、竹子、石榴、喜鹊等,涂着深红的颜色,很喜庆的气氛。房间里的大床有漂亮的雕栏和床架,还有放置洗涤物品的手巾架,很古老的中式家私。楼顶悬挂着西式的煤油吊灯,工艺很精细飘逸。横跨着楼顶有木雕的装饰,在粗大的杉木衬托下很富丽堂皇的感觉。 大厅旁边有一道木楼梯可以通到二楼。二楼的地面是大杉木的木板钉成的。楼上也是用板障间隔成为几个房间,作为家人的卧室。最深刻印象的是楼梯口有一块可以开合的大木板,人到了二楼,就可以把木板扳下来拴上,下边的人就不能走上来啦。这是防盗的需要吧。 大厅的角落有个小门通向厨房。厨房里用红砖砌着大大的柴灶,灶坑里放着晒干的蔗叶和扎成一把把的桑枝,这些是农村的燃料了。灶头上安置着大大的铁锅,还有几个风炉。碗橱是木材做的,没有纱罩,高高地靠着墙壁。 最有特色的是房子的每个角落都安放着拜神装香的位置,门前、门背、灶头都有插香烛的香炉或者小铁夹,屋子里总是弥漫着淡淡的香味。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这个从小在广州大城市里生活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心,留下了深深的不可磨灭的记忆。
2012.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