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查看: 2949|回复: 1
go

唐诗三百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1#
发表于 2012-7-14 23:00 |显示全部帖子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pou90 于 2012-7-14 23:04 编辑

应PPA要求,唐诗今天开课了
唐诗三百首小知识: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该书的编者是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孙洙编选唐诗,是依据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年—1711年)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沈、隐逸生活等。但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乐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较为简明。朱自清著有《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尧根据唐诗三百首重新加注。
                               【第一卷:五言古诗】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 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 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 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2#
发表于 2012-7-15 20:27 |显示全部帖子
                                                  《感遇·其二》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解】: 1、岂伊:岂唯。 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进献。
【韵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 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 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 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评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
                 于是借彼丹 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树 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
     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
    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 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6-1 15:09 , Processed in 0.08557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