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我的父亲 [打印本页]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18:08     标题: 我的父亲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10-9 11:12 编辑

这篇文章写于2009年春天,因为有描述母校在文化大革命时的情景,今天在这里重新发表,多谢光临。


我的父亲

(一)序言

早几天接到妈妈的电话,说爸爸的脚面有些浮肿,准备带他去中山二院检查。昨天晚上我给爸爸打了电话询问检查的结果。爸爸说在医院检查了血液、尿检和B超,都没有问题,医生说他的状况是活动太少了引起的,以后需要多多活动身体。爸爸在电话里笑着说:“我今年八十六啦,争取活到九十啦,你放心吧,呵呵。”

听着爸爸轻松的笑声,我的心情松弛下来。

亲爱的爸爸经历了几十年人生的风风雨雨,也感受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他的健康长寿就是我们晚辈的期望。

去年我曾经产生这样的念头,把我心目中的父亲用文字记录下来。当我把这个设想告诉爸爸的时候,他爽朗地笑了,他说:“我有什么好写的呀,平凡的一个人。”是的,在茫茫人海之中爸爸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不平凡的父亲。他的善良慈祥、丰富学识、坚强意志、豁达心胸,影响着我的一生,永远是我的楷模。

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动笔了。利用空暇时间随意地慢慢地写吧。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18:09

(二)父亲的家世

爸爸的家乡在广东肇庆地区云浮县,是一个遍布石灰岩山头的贫瘠山村。曾祖父在山脚下有几间泥砖屋,屋前还挖有曾祖父诱捕老虎的大土坑。爷爷和奶奶曾经在山上打柴卖,遇到过野兽和毒蛇。后来村里的人陆续到外地谋生了,爷爷奶奶也带着年幼的大伯去到香港找工作。奶奶在香港玛丽医院洗衣服,爷爷和大伯就给牛奶公司送牛奶,他们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是赤脚走在清晨的路上。

爸爸是192311月在香港出生的。他曾经被送回家乡抚养,后来因为患过一场疾病,在香港干活的奶奶把他带到了自己的身边。

父亲从小就很聪明精灵,他跟随着奶奶在香港玛丽医院,在与洋人的孩子玩耍中学会了不少外语。奶奶的雇主就跟奶奶说:“你的孩子很聪明啊,你让他去念书吧。”奶奶回家与爷爷、大伯商量,读书需要不少的钱呢,这可让他们发愁啦。经过了深思熟虑,爷爷说:“我们家祖祖辈辈从来没有人读过书呀,现在就让孩子去读书吧,无论怎样艰苦,我们也要咬着牙挺过去!”这样,爸爸幸运地成为我们家祖祖辈辈中第一个踏入学堂的人。

那时候香港的学校制度规定,学生如果考试取得了第一名是可以免交学费的。爸爸在交了第一个学期的学费以后,就很努力地学习,每年他都考到了第一名,一直到初中他再也没有交过学费啦,很厉害哟。

爸爸给我们说过,小时候奶奶总是给他买超大码的鞋子和衣服,以期在他长身体的时期能够多穿一段日子。当时家庭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18:10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10-8 18:10 编辑

(三 )在抗战的艰苦日子里

爸爸还没有读完初中,抗日战争就爆发了。194112月,日本人攻占了香港,爸爸的学业也休止了。在逃避战乱中,他和朋友们流落到了粤北韶关。为了维持生存,爸爸报考了电信局并被录取了,他开始了颠簸流离的职业生涯。他和同事们为了保障电讯通讯的畅通,背着电台辗转在粤赣两省的边远山区,乐昌、曲江、寻乌等地都踏遍爸爸的足迹。

在那个时候,爸爸经常吃不饱。他告诉我那时候流传着的关于吃饭的几句“秘诀”:“一满二半三压实”,就是在装饭的时候第一碗要装满,吃完了第一碗以后如果饭桶里还有饭,就装小半碗,吃完了第二碗以后如果饭桶里还有饭就把第三碗饭装满压实,这样的技巧就可以吃多一点吃饱一点的。其实饭桶里经常是没有这么多的饭让他们去添加的。这个“秘诀”只能成为笑谈了。

爸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患上了胃病,胃痛一直折磨了他二十多年。

在战乱中爸爸亲历了许多灾民和贫苦农民流离失所的生活,这些都成为他教育我们珍惜今天安定生活的素材。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爸爸和他的同事们才回到了广州,在广州长堤的邮电局里安定地工作了。爸爸打电报的技术很精通,打得又快又好。当时广州邮电局的许多电报就是通过爸爸那灵巧的手指转变为无线电波发送到世界各地。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18:12

(四)解放后新生活开始了

194910月,广州解放了。爸爸开始了新的生活。

爸爸在1949年末与他在香港的初中同学、我们温柔娴静、师范毕业的妈妈结为伉俪。新的社会新的家庭新的生活,使年轻的父亲充满了热情,他意气风发地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解放初期,电信局是属于军管的单位,在那里工作的人员是需要经过审查批准的。我亲眼看见过爸爸的通行证,上面签署着叶剑英的批字。得到组织上的信任是爸爸的荣光,他勤奋地工作着,担任解放后广州市电信局的第一任电报班长,经常加夜班一直到天明。爸爸还在电信局的报训班里担任了教员,培训了许多新中国的电报人员。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叔叔阿姨尊称父亲为“何老师”。

爸爸告诉我,那时候他相信,只要大家忘我地工作,建设新中国,下一代就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读上大学,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下一代他斗志昂然,憧憬着那美好的未来。

在父母的幸福期待中,我们五姐弟也争先恐后地降临了这个崭新的世界。为了照顾我们,家里除了外婆之外,还聘请了女佣爱姐。年幼的我们在家人的护佑下健康地成长着,读上了幼儿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给予父母最大的快乐。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10-8 18:51

好期待.gif

图片附件: 好期待.gif (2011-10-8 18:51, 21.04 KB) / 下载次数 1
http://www.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gwN3w2NWU5ZDMzOXwxNzE1OTI0MjI3fDA%3D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19:06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10-9 00:42 编辑

(五)父亲的学历

爸爸读书的愿望一直没有放弃。抗日战争胜利后工作和生活安定了,他考取了广州大学(当时的岭南大学)英文系,继续着他的学业。为了自给自足,爸爸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电报班的工作特色是日夜轮班,他就与同事商量调班,白天去读书,晚上上夜班。爸爸为了圆他的大学梦,刻苦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误,虽然辛苦但是心情很舒畅。

在我诞生两年之后的1952年,爸爸领到了梦寐以求的广州大学英文系毕业证书。

爸爸大学的毕业照片可真是风流倜傥啊。年轻英俊的父亲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神采飞扬,那黑色尖角的学士帽垂下飘逸的流苏,他的眼神坚定地凝视前方,透露出一股所向披靡的英气。

我觉得这张照片是爸爸精神面貌最好的写照,也成为激励我努力上进的动力。当我幼小的时候第一次欣赏这张照片,就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努力读书,长大了要象爸爸一样读大学,也戴上这顶怪怪的帽子照一张漂亮的相片!

1964年,因为工作需要电信局选送父亲到广州业余大学读会计专业。爸爸又经历了新一轮的大学生涯。

那时我已经念初中了。晚上,在家里的书桌旁,经常是我们姐弟与爸爸一起趴在桌子上做作业。爸爸还鼓励我们:“你们读书我也读书,我们比一比谁成绩好呀!”我们就摩拳擦掌,要与爸爸比试高低。爸爸的成绩当然是不错啦,偶尔还有他的同学来找他问作业呢。

爸爸在广州业余大学毕业之后,成为当时难得的双学历人才,被调动到财务科担任会计工作了。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19:08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10-8 19:10 编辑

(六)父亲的书柜

爸爸有一个大书柜,装满了他的藏书。里面有厚薄不一的英汉辞典、外文书籍和专业技术书籍,还有许多的的中外名著,如《安徒生童话故事集》、《莎士比亚全集》等等。我刚刚识字,就去翻看爸爸的藏书。那精美的封面和插图,充满诱惑力的文字,在我的眼前展开了一个神秘而广阔的天地。

我在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把那些著作一遍一遍地阅览。文章里边有许多的字我不认识,我就猜度它们的意思或者跳过它们,往往是在第一遍弄不明白的地方,在第二遍、第三遍的浏览中慢慢地就明白啦。《安徒生童话故事集》里那善良的美人鱼、幸福的公主王子、可怜的卖火柴的女孩,《莎士比亚全集》那仲夏夜之梦的盎然诗意、哈姆莱特愤懑的倾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爱情等等让我接触到人世间的善恶,使我对外边的世界充满了如七色彩虹般的幻想和期待。

虽然那些书籍多数是竖着印刷的文字,令人很不习惯,但是我依然津津有味地捧着它们读得如痴如醉。

而对于那些外文书籍,我总是缠着爸爸让他告诉我里面写的是什么,爸爸就神秘地说:“里面有许多的故事和知识,等你学习了外语,你就明白它们是讲什么的啦。”我无奈而又渴望,惟有狠下决心努力再努力,争取终有一天能够把它们攻克。

我小小年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拥有爸爸的书柜和那许多的藏书,同时还希望增添许多许多的书籍,把全世界最好看的书都收藏到我的书柜里。我还不知道世界上的好书是多不胜数的,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都揽回家的呢。

爸爸说过,没有书柜的家庭无论他们是多么的富有,精神也是空虚的。我赞成父亲的见解。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19:11

(七)父亲爱好文娱体育活动

爸爸非常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他在体育方面是个多面手。骑自行车、跑步、游泳、象棋、打乒乓球、篮球、踢足球等都是他的专长。特别是踢足球。

五十年代,爸爸是广州市电信局足球队的成员,经常在业余时间参加比赛。我和妈妈、弟妹就曾经在越秀山体育场观赏过爸爸的足球比赛。虽然爸爸的个子不是很高大威猛,但是他身手敏捷,在球场上健步如飞。我们在观众席上拼命地鼓掌,为父亲加油,也为他而骄傲。

在炎热的夏天,爸爸就带我们到珠江边的西郊、红楼游泳场游泳。那时候的珠江水很清澈,爸爸计算出涨潮的时间,我们一家人就邀约上表妹们浩浩荡荡地出发啦。我们家有五个孩子,我阿姨家有三个孩子,我们八个孩子加上家长真是热闹非凡啊。我们换上游泳衣,大的孩子跟着爸爸下去游泳池玩水,小的孩子就由妈妈看管着在沙滩上玩泥沙了。

爸爸游泳很劲的,他戴着眼镜在水中可以潜水、仰泳、蛙泳、自由泳,游许多个来回,可以连续一、两个小时不上岸。他很耐心地教我们游泳。他伸出双手把我轻轻地托在水面上,让我浮起来,教我练习在游泳中呼吸。他还在岸上辅导我们练习游泳的正确姿势,一丝不苟。我们八个小孩子都被爸爸教会了游泳。

初中时我和班级里的几个男女生一起在水深四米多的深水池里畅游,我慢慢地伸展手臂,蛙泳的姿势在水中划出一个个优美的波纹圈,清凉的珠江水滑过我的肌肤,很舒服的感觉啊。我们在水中搏击舒展,真有一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情啊。

我真的很感激父亲。

为了培训我们打乒乓球,爸爸买回乒乓球拍,在家里大厅的中央架上一块大床板,让我们练习。我们骑单车也是爸爸教会的。在学校放假的日子里,我们一群孩子有着那么丰富的活动,很开心快乐。

爸爸在文娱活动方面也是活跃分子。他有一个小提琴。在闲暇的夜晚,他拉着小提琴,或者吹起口琴,悠扬的乐曲就迴旋在我们的家。爸爸会唱许多的中外歌曲,他的歌声很响亮。当他拉琴和唱歌的时候,我们也一齐唱和着,沉浸在愉快的气氛中。

那时候电信局经常在周末举行晚会。偶尔爸爸也带着我们一家人去参加。我们一般去得比较晚,那猜谜的字条许多已经被别人猜中了,剩下那些都是比较难猜的。但是聪明的爸爸总是能够猜中几个谜底,让我们奖到不少的糖果,欢天喜地地分赏着。

晚会还举行交谊舞舞会,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下,许多的叔叔阿姨走进舞池,伴随着节拍迈开舞步。爸爸轻轻地搂着妈妈的腰肢,悠悠地在舞池中移动。他们的脚步和着音乐的节拍“蓬查查、蓬查查”很有规律地旋转着,舞姿很优美融合,就象是搂着情侣在绿茵丛中散步,亲密地窃窃私语。

我们在旁边欣赏着大人的表演,跃跃欲试,很羡慕的。爸爸亲切地对我说:“等你长大了,我就教你跳舞吧,你一定会跳得很好的。”我就热切地盼望自己快点长大,也象爸爸妈妈那样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跳潇洒优美的交谊舞。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掀起了跳交谊舞的热潮,退休后的爸爸妈妈在妈妈学校的舞会上翩翩起舞,依然象年轻时那样的轻快柔美,配合得天衣无缝,赢得了人们的啧啧称赞。

可惜我所成长的年代使我失去了学习交谊舞的机会,我至今还没有掌握正统的交谊舞技巧,更没有承传父母那优美的舞姿,心里有一点点的遗憾吧。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10-8 20:24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10-8 20:24 编辑

嘉嘉姐姐,你真幸福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2:01

()爸爸与美食

“食在广州”是对广州食文化的赞誉,而广州的饮食有许多的精品是在西关。我们小时候居住在西关,在爸爸的引领下品尝到许多美味的佳点。

60年代从多宝路向东前行,再拐入宝华路,沿途就有愉园酒家、顺记冰室、乐斯饼家、萨堂记甜品店等等的美食店铺,那是我们熟悉的地方。

偶尔的清晨,爸爸会把我摇醒:“起来起来,带你去吃早餐啊。”那时候我们每天的早餐是外婆煲的白粥和几片饼干,能够去外边吃东西是天大的喜事呢。我美滋滋地跟随着爸爸去到愉园酒家。为了吃一碟鲜美的肠粉,我们必须排队等候。爸爸会不时瞄一下手表,嘟噜着:“快点吧,今天说不定会迟到啦。”他焦急着但是依然笑眯眯地拍拍我的肩膀。当我们拿到了肠粉以后,他就说:“快吃、快吃。”吃完后爸爸就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去上班了,我也背着书包往学校跑去。

在闷热夏天的晚上,爸爸带着我们一群孩子走进顺记冰室。冰室充满着异域情调,橱窗里青青的椰子树,挂壁上精美的外国图片,若明若暗的壁灯和吊灯,还有那轻音乐,使我们的好奇心大大地膨胀。我们每人分到一杯雪糕,有雪白的牛奶雪糕、橙黄的橙汁雪糕、金黄的菠萝雪糕,还有红豆冰水。爸爸教我们一小勺一小勺地品尝,慢慢地体会。他还给我们讲顺记冰室的历史。我觉得吃雪糕的过程真是一种享受啊。

爸爸还带我去萨堂记甜品店吃特产“萨奇马”。那“萨奇马”盛在小小的碟子里,金黄的色彩方方正正的,它被淋上清清的白糖浆,放进嘴里香甜松化。爸爸给我讲“萨奇马”这个名字的故事,好象是说一个骑马的恶人大家很恨他,就给这种食品冠以这样的名字以示泄愤吧,我现在也记不清楚了。

还有萨堂记甜品店的小蛋糕和乐斯饼家的椰挞、蛋挞,也是我们的喜爱。

我和妹妹在农村务农回家探亲的时候,晚上下了火车已经十点多钟了,爸爸还带我们去逢源路转弯的那间“作记”面店,吃久违的香喷喷的云吞面,爸爸慈祥地望着我们狼吞虎咽,总是对我们说:“多吃点多吃点啊。”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2:04

()浓浓亲情

爸爸对亲人们满怀热爱,总是把最深切的关怀给予大家。

大伯少年时期就跟着爷爷在香港谋生,熬出了一身的疾病,中年就去世了。在贫困的家乡他遗留下年轻守寡的伯娘和三个未独立的孩子。那时候我们一家子有爸爸、妈妈、外婆和五个小孩,靠父母的工资维持生活,我们小孩子还要读书、治病什么的,经济很紧张。但是爸爸很关心他的嫂子和侄子,经常给他们写信,还接济他们,给家乡寄钱和粮票。在定量供应口粮的年代,我们节省着粮食,在我的堂哥哥们来广州的时候送给他们面条等,甚至送一袋大米让他们扛回去。

偶尔堂哥哥会来探望我们,爸爸就吩咐我带着他们在广州城里四处地游玩。我们游遍了动物公园、东湖公园、越秀山等,曾经沿着珠江从南方大厦旁的长堤一直走到大沙头码头。

爸爸总是叮嘱堂哥哥们在家要好好地孝顺他们的母亲,勤奋地劳动。

爸爸的姐姐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大山的深处做了童养媳。爸爸回到家乡,攀山越岭的去探望我们的姑妈,为她的命运而嗟叹。

爸爸有一个弟弟。我们的叔叔在香港工作,是国际海员,他大部分的日子漂泊在海洋上,几年也不能见到他一面。爸爸总是记挂着叔叔,盼望着他稀少的信息。当我们接到叔叔的信件,就非常欣喜。偶然的机会叔叔工作的货轮停靠在黄埔港,我们就全家去黄埔港玩。叔叔给我们带来罐头食品、衣服鞋袜和药油。爸爸对我们管教很严格,他不准我们向叔叔提出任何的物质要求,我们也很听话的,从来没有去索取。现在叔叔已经八十岁了,爸爸还经常打电话向他嘘寒问暖,仍然把他当做令人挂心的小弟弟。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2:06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10-8 22:07 编辑

(十)亲近大自然

爸爸平时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但是在节假日他会和我们一起玩耍,带我们到外面游玩。他说:“小孩子读书的时候要认真、静心,该玩的时候就要痛快地玩,放松自己,别做书呆子。”


广州城里的许多公园我们都玩遍啦。文化公园的水产馆、烈士陵园的垂柳旁、荔湾公园的游艇、东湖公园的九曲桥、越秀山的五层楼都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爸爸还率领我们去攀登白云山,在山顶的天南第一峰下晒太阳。我们去得最多的是沙面公园,在那飘着长长须根大榕树的江堤畔观看珠江河里游弋的轮船和水波粼粼的白鹅潭,听爸爸讲曾经被洋人占据的沙面公园的历史,和参观具有外国风格的建筑物。

爸爸还带我们去郊区,在西郊的菜田里辨认莲藕、慈姑、马蹄、通菜等植物,在长着绿草的田埂上追逐草蜢和小青蛙。他带我们去远郊的太和、钟落潭等小墟镇,体验农村的集市风光和民俗。我们在清澈的流溪河里游泳,细细的黄沙在脚趾间流动着,好惬意哟。

在和大自然的亲近中,我们收获丰富,明了了那四季的转换和风景的变幻,活动了筋骨,增长了见识,对我们的学习和写作帮助可大啦。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2:37

(十一)爸爸的厄运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瞬时之祸福”,这句话在爸爸的身上应验了。

1957年,上级领导倡导“大鸣大放”,让大家积极地向领导提意见。在电信局里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大鸣大放运动,领导号召大家畅所欲言,要求每个班组都要写大字报。在爸爸的班组里就数他的文化水平最高,毛笔字写得最好,工人师傅们就一致推举爸爸把他们的意见写下来,用大字报的形式贴出去了。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使爸爸的热情很旺盛,他认真地把大家的意见表述出来,文章中也抨击了单位领导的一些官僚作风。

谁料到在那年的秋天风头逆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右派”运动,要抓“借口向领导提意见而趁机攻击共产党的人”。爸爸也被列入了黑名单。工作组多次找爸爸谈话,连续不断的批评教育会议,要求爸爸承认他有反党言论。爸爸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啊!他是一个穷孩子出身,解放以后听共产党的话,满腔热情地建设新中国,怎么会对共产党不满呢?即使是在大字报上对某些领导提意见时使用的言辞有点过激,也是表达方法问题,怎么能够上纲到政治立场上呢?爸爸坚决不肯在定性的文件上签字。

在多次施压无效的僵局下,工作组的领导人找爸爸谈话了。他说:“如果你继续地不肯承认和签字,今后被关了进去,你那一群孩子会怎么样呢?”孩子!爸爸的心脏受到了重重一击。当时我们有四姐弟,五妹妹还在妈妈的肚子里,这都是爸爸的心头肉啊。嗷嗷待哺的年幼的孩子如果没有父亲的抚养会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领导人的话击中了爸爸的死穴,他被迫低下了高贵的头,在文件上签字了。但是他很不甘心地在名字的旁边写上“本人保留意见”几个字,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

政治运动的结果是爸爸被划为了“右派分子”,面对结论他彻夜难眠。

那一年爸爸34岁,我7岁。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3:01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10-8 23:03 编辑

重阅自己几年前写的文字,依然心潮难平。年幼的我经历的事情如今居然记忆依旧清晰,铭刻在心灵难以磨灭的烙印啊!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10-8 23:03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10-8 23:03 编辑
嘉嘉 发表于 2011-10-8 23:01
重阅自己几年前写的文字,依然心潮难平。年幼的我经历的事情如今居然依旧清晰,铭刻在心灵难以磨灭的烙印啊 ...


有这么有才情的父亲,难怪嘉嘉姐姐也有这么好的文笔。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3:04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10-8 23:06 编辑

(十二)爸爸在农场的日子

大约是在1958年的秋季吧,爸爸被下放到郊区三元里萧岗的东平农场劳动,离开了他热爱的电报员岗位。

那是一个周日(因为我记得那天我不用去学校),早上天空灰蒙蒙的,天气有点凉,我和外婆给爸爸送行。爸爸穿着一套浅蓝色的工作服,头上戴着浅灰色的工人帽。在多宝路口他坐上了一辆三轮车,把行李放在车上,再把一副床板竖着搁在旁边。他拉拉我的手说:“你以后要听话哦。”我点点头。我不清楚爸爸为什么要走,他究竟要去何方,但是我明白这是离别。遥望着三轮车慢慢地载着爸爸渐行渐远,外婆的泪水顺着脸庞流下来。我默默地牵着外婆的手回家去。伤感在我的心弥漫。那情那景我毕生难忘。

爸爸在农场里从事着艰苦的体力劳动。他上过山割茅草,烧过砖打过瓦,种过蔬菜养过鸭子,虽然很辛苦,他仍然是很认真负责。他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估计,坚信自己不是反党分子,事实终有澄清的一天。他的信念支撑着他克服了无数的困难,顽强地生活下去。

没有爸爸的家是多么的冷清。妈妈忙着工作和家事,外婆忙着照顾我们一群孩子,接送弟弟妹妹们去幼儿园,还操持我们的一日三餐。(佣人爱姐已经辞退了)。在静静的夜里,我强烈地思念爸爸,我抚摩着爸爸的小提琴怀念往昔家庭的欢乐。口琴被爸爸带走了,在孤独的晚上,他是否会吹奏一曲,让晚风传送给我们呢?爸爸肯定是超过我十倍地记挂我们啊!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3:07

(十三) 共同度过经济困难时期

爸爸在农场的那几年,也是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我们家经历了缺吃少穿的日子。粮食也开始定量供应了。我曾经听见妈妈说:“嘉嘉的粮食定量才每月11斤大米,她正在长身体,怎么够吃呢?”

外婆在中午的那顿饭就经常给我们熬粥或者磨米糊吃,晚上才吃米饭。早餐就没有得吃了,间或可以分到两颗苦味的水果糖。我小小的年纪就知道饥饿的滋味。我在睡梦里梦见叔叔给我们送来许多许多的西饼,堆满了房子,我在梦里也笑了。

爸爸每隔一段时间会回家休息,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我争着去街道饭堂给爸爸打饭,一斤米的饭票打回一盆被切割成一块块的蒸饭团,爸爸风卷残云似地一扫而光。我好惊叹他的饭量啊。

爸爸每次回家都会想方设法弄一些东西给我们吃。他带回蔬菜、番薯等,如果没有食品,他就去山上采摘一捧岗埝果,或者钓一袋小田鸡回来。外婆把小田鸡剥了皮,混上面粉炸了给我们做菜。那炸田鸡香香的脆脆的,好美味啊。我们吃着甜甜的浆果,笑声又重新荡漾在厅堂。

有时爸爸的确从农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带回来,他就带着我们一群孩子,步行去西郊南岸铁路边的农贸市场,高价买回几扎青菜,生菜啊大白菜啊,用油汤水煮给我们吃。他望着我们吃得满嘴的油水,会“呵呵”地乐着。

那一年除夕,我听见妈妈在责怪爸爸。原来爸爸的单位在春节前分发年品,有两种选择:两块肥皂或者一包冬果只能择取其一。爸爸选择了冬果。妈妈嗔怪说:“冬果吃完就没有了,肥皂家里可以用许久呢。”爸爸轻声地说:“过年了,孩子们怎么能够没有东西吃呢?”我含着香甜的冬果默默无言,那是父亲的一片心意啊。

家里人知道爸爸干的是体力活,消耗很大,就千方百计地节省粮食给他补充伙食。外婆把用粮票买回来的面包、馒头切成一片片在铁锅里烤干,装在铁罐里让爸爸带到农场去吃。偶尔外婆会煲一锅糯米饭,淋上浓浓的黄糖浆,装在瓦罐里让妈妈给爸爸送去。妈妈就带着弟弟一起去探望爸爸了。我望着那冒着热气的糯米饭,多么希望能够尝一口啊。外婆好象猜到了我的心思,她慈爱地摸摸我的头说:“嘉嘉最大最乖,那饭是送给爸爸吃的,我们不吃,听话啊?”我就一声不吭地毫无怨言。但是我好羡慕弟弟哟,他去到农场一定可以尝上几口吧。

每次爸爸休假完了,在星期天的傍晚要赶回农场去。我总是依依不舍地把爸爸送到巷口,目送着他戴上鸭舌帽骑着自行车,匆忙地向西郊泮塘的方向踩去。我紧紧地注视着他的身影,直到他消失在马路拐弯的地方。

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才可以结束农场的劳动回来和我们在一起,我年少的心充满惆怅。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10-8 23:09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10-8 23:10 编辑

回复 嘉嘉 的帖子

好想给嘉嘉姐姐的帖子配上一首温馨的歌曲《可爱的家庭》,可惜只有“校友活动园地”才能发音乐帖,不然听着那首温馨的歌,读着嘉嘉姐姐温情脉脉的回忆,多美。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3:18

(十四)父亲回来了

1963年的春天,在我即将考中学的时候,爸爸因为表现好被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结束了四年多的农场生活,终于回到家来啦。他被重新安排在沙河郊区电信局上班了。

几年的繁重劳动使爸爸的胃病更严重了,他的牙齿也坏掉了,后来装了假牙。

我们几姐弟除了五妹还在读幼儿园,其余的都上学念书了。晚上爸爸下班回家,就忙碌地辅导我们学习功课,教我们读英文字母。朗朗的读书声使家庭生气勃勃。

我专心致志地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在班级里还担任了班长和少先队的中队长,顺利地考上了市重点中学---广州市第一中学。爸爸为我感到欣慰。

爸爸修理好了他闲置了许久的小提琴,还配了新的拉弓,细心地用松香给拉弓打蜡。等我们做完了作业,悠扬的琴声又缓缓地响起来。“延安颂”“灯塔颂”“太行山上”等革命歌曲是爸爸的挚爱,他放开心情引吭高歌:“你是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用歌声深情地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无比热爱。至今我还可以完整地唱出爸爸教给我的这些革命歌曲。

爸爸给我们每个人买了口琴,教我们吹琴的技巧。我比较笨吧,学得不好,但是我的弟弟妹妹们都吹得很好的,他们用口琴打拍子很有节奏,当大家一起吹奏歌曲的时候,那雄壮的声音象一个行进中的小乐队般激动人心。

爸爸没有因为他的政治遭遇而沉沦,他怀着对家庭的无限热爱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重新投入了新的奋斗历程。

爸爸回来了,经济状况也逐步好转了,妈妈的脸上恢复了笑容,我们又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有爸爸在家的日子,真好。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3:26

(十五)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了几年舒心平静的日子,物质丰富了,孩子们学习进步了,身体也壮实了。父母的工作也挺顺利的。

意料不到一场新的风暴在孕育着。

1966年的夏天,当我初三准备考毕业试的时候,学校突然宣布暂停上课,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那一年我16岁。

一夜之间学校里成立了红卫兵组织,穿着绿军装的红卫兵威风凛凛地排列在校道上。学校操场树杆上、教学楼的墙壁上贴着许多的大标语,上边写着:“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黑七类狗崽子不准乱说乱动”等等。我茫然地看着这一切,有一种肃穆的气氛。一小部分人挑起的学生斗老师、学生斗学生的场面开始了。

接着开始了“破四旧”的行动,不少的老师和同学的家被红卫兵组织抄了。我们班也有几个平时很好的同学被抄家,家里遭受了大扫荡。

我明白虽然爸爸已经摘掉了“右派”的帽子,但是“摘帽右派”仍然是“黑七类”的边缘人,我小心翼翼地不敢乱说话,惟恐厄运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那一天学校开会批斗“牛鬼蛇神”。我们在台下坐着,台上押上来两个老师,他们是我们学校的优秀语文教研组组长陈老师和年逾五旬的慈祥的女老师伍老师。他们的头上戴着高高的尖帽,胸前挂着的牌子写着“牛鬼蛇神”几个字。

我感到很突愕。陈老师在语文兴趣班里辅导我们读外国名著多么的有水平,伍老师象母亲一样关怀同学们,他们怎么会成为了牛鬼蛇神呢?有人领头喊口号,我们也盲目地跟随着喊。台上的红卫兵把老师的头大力地磕在扩音喇叭的铁头上,他们的头被磕出了血肿起来,好象寿星公的头一样。

我看着可怜的陈老师,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那个是我的爸爸我会怎么样呢?我的心软起来,手也耷拉下来,咽喉再也喊不出来了。但马上我又责备自己:你在这样严肃的斗争场合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可怕呀!如果被别人知道了就死啦。我很恐慌啊!我在少年时期就遭遇这样的运动,不得不在良心的责备下做出口是心非的表现,多么的悲哀。

我首先想到的是爸爸,我是在为爸爸担忧啊。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3:43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10-9 00:22 编辑
如梦令 发表于 2011-10-8 23:03
有这么有才情的父亲,难怪嘉嘉姐姐也有这么好的文笔。


斑竹,我认为自己现在即使能够写下少少的肤浅的文字,主要是母校和老师教育的结果啊。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能够实现我在一中读完高中的理想,该是多么的好啊!我们的母校和学校的老师无可非议是一流的。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10-8 23:50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10-8 23:50 编辑

好玉还需雕琢,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父母赋予你上乘的遗传基因,给予你良好的文化熏陶,功不可没。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3:53

(十六)爸爸的信

面对社会上纷纷乱乱的局面,我们家里也在清理物品了。因为“破四旧”是政府号召的,所有属于“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东西必须从我们的身边清除掉。如果被红卫兵抄到了问题就严重啦。

我们家清理的大部分是书刊杂志、旧相片等。有的旧相片是爸爸妈妈和以前的同学、朋友一起照的,因为与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联系了,也不清楚他们现在是什么政治背景的,都被剪切烧掉了。外婆把外公遗留的一副很精致的乌梅木牛骨麻将放在炉子里烧,总是烧不化的,白白糟蹋了。

我的手上有一叠爸爸写给我的信件,几十封吧,是爸爸在农场的那几年写给我的回信。

想当年我才八岁,加入了少年先锋队。妈妈就教我给爸爸写第一封信。我在信里告诉爸爸,我学习很好,很听话,参加了少年先锋队。爸爸很快就给我回信了,他在信里写道:“爸爸知道你学习很好很高兴,知道你加入了少先队很高兴,知道你学会了写信很高兴。”他还叮嘱我要听妈妈的话,带好弟弟妹妹。我第一次收到爸爸的信很兴奋的,反反复复地读了许多遍,爱不释手。爸爸的字体写的是很正规的楷书,我知道爸爸平时是写草书的,现在为了让我能够读懂,爸爸一笔一划地认真写着。

后来我就经常给爸爸写信了,信里都是说我们记挂他啊,我们很听妈妈话啊,我们的学习成绩啊,还有就是叫爸爸买番薯回来给我们吃啊等等。爸爸无论多么的劳累,每次都给我回信的。我把他的所有的信件收藏起来,经常翻看,每次都感受到无穷的父爱。

运动中看见家里在清理东西,我捧着父亲的信件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这些东西会不会给父亲带来麻烦,因为毕竟是他在农场劳动的特殊情况下写的,假如被造反派查获了,会不会无限上纲成为挑剔的把柄呢?为了避免那无妄之灾,我还是狠下决心要把它们烧掉了。我慢慢地把它们一封一封地放进炉子里,默默地看着飘忽的火苗把它们化为灰烬,惋惜、无助、彷徨。

我现在经常想,假如当时我不是那么的恐慌或者想一个办法把爸爸的信藏起来,在今天该是多么宝贵的珍藏啊。唉!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3:57

(十七)爸爸让我们去工厂劳动

在文革期间,学校没有人管了,我和读初一的妹妹无所事事。我就跟着同学去各个大专院校看大字报。中山大学、华工、华农、华师大、中山医学院等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看完大字报似乎知道了许多的新鲜事情,又似乎很懵懂。

19668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了百万红卫兵,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大串联行动。能够获得火车票去北京大串联的大部分是红卫兵和“红五类”的子女,我是当然的没有份的。在1966年的冬季,开始了步行大串联,许多同学步行去井冈山、延安、北京。有几个同学凑我去步行大串联了,我就和爸爸商量。

爸爸担心地说:“女孩子在外边很不让人放心的。现在是冬天啊,等天气暖和了才说吧。”我就没有参加。后来我的那些同学步行去到井冈山就都累得病倒了,折回了广州。

其实当时爸爸是担心我们受到外边的影响,他和妈妈还必须去上班,没有时间看管我们。为了保护我们,爸爸就和电信局联系,让我和妹妹去电信局的修机班劳动。我天真地问爸爸:“工厂的工人也去大串联吗?我以后可以去吗?”爸爸就哄我说:“是啊,如果以后工人叔叔去大串联,你就可以参加啦。”我就开心地去了。

我们在修机班每天和工人叔叔阿姨们一起修理电话,刮漆啊、涂漆啊、绕电线啊,倒也充实有趣的,我就慢慢地淡化了去大串联的心思。

外边的世界越来越热闹和纷乱。我们在工厂里有规律地按部就班地劳动着,外边的“一月夺权”“二月逆流”等我们都没有受到影响,很平静地度过了。直到19673月,学校通知“复课闹革命”,我们才离开了工厂回到学校。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00:12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10-9 00:17 编辑

(十八)我和爸爸的冲突

回校“复课闹革命”其实是没有复课的,老师们都成了“臭老九”,我们在学校没有人管理整天乱哄哄的。反而学生的集中使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歧越来越大,产生了许多的“群众组织”。 群众组织在学校里互相贴大字报攻击漫骂对方。矛盾越来越尖锐了。

社会上也产生了许多不同观点的群众组织,其中有工人造反组织、农民造反组织,形成激烈的对立。后来甚至发生了械斗和枪击武斗事件。我们居住的街道路口也装了栅栏,美其名曰:“文攻武卫”。一到傍晚大街上就没有行人了。

在这样无政府主义的状态下,1967年的秋天我们学校有的同学冲火车去北京回来了。他们的成功诱发了我们的欲望,有同学向我提议一起冲火车去北京了。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北京是我们心目中的圣地,能够去到北京,在天安门前照张相片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但是在运动的初期我们几个同学都失去了安排去北京的机会,我们“同病相怜”地决定冲火车去北京。

我回家收拾行李。爸爸看见了,问我准备去哪里?我告诉他我准备和同学冲火车去北京。爸爸很震惊。他紧张地拉着我,说:“我们好好地谈谈,好吗?”

我和爸爸坐在床沿上,爸爸详细地了解我们的思想动向。他和气地给我分析冲火车行为的不合法性和危险性:如果在火车上被发现没有车票会在中途被赶下来衣食不保的、会遇到坏人的。他还跟我解释家庭的经济状况:爸爸妈妈的工资需要维持一家人的生存,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买火车票去北京。难道为了我去北京全家人不吃饭了吗?

我说:“爸爸,我有钱呢。”爸爸问我:“你有多少钱啊?”我骄傲地说:“我有83角钱!”(那是我几年攒下来的零用钱呢)。爸爸哭笑不得,说:“那是多么的少啊,你就依靠那一丁点钱去北京啊?”。但是我还是坚持着要去,我说:“怎么别人可以去我就不能去呢?”

爸爸生气了,他严厉地对我说:“谁去你也不能去!这是我的原则!你怎么不讲道理呢?”

我心里明白爸爸说的有道理,我知道自己理亏拗不过爸爸,但是我的心不甘啊。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为我读书时学习成绩好被贬为“刘少奇的黑苗子”,在家庭成分的问题上我被认为没有与“摘帽右派”家庭划清界线而遭受到许多的委屈和白眼。我心灵的伤痛自己默默地忍受,从来没有告诉过爸爸妈妈。可是现在连去北京的最后机会也没有啦,我“呜呜”地大哭起来,把心里的委屈和压抑尽情地发泄出来,痛痛快快地哭了很久很久。

最后我还是听爸爸的话没有去冲火车。事情也就过去了。

直到现在爸爸还记得那件事。不久前他还对我说:“那次你闹得好凶哟。不过你最后还是听话没有去的。你不知道爸爸是多么的疼爱你啊,多么的担心你啊!”

这是我和爸爸几十年父女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冲突。那年我17岁。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00:23

(十九)爸爸在学习班里

1968年的夏天,文化大革命进入到“清理阶级队伍”的阶段。继妈妈参加荔湾区教育局的“封闭式学习班”以后,爸爸也在郊区电信局的“学习班”里被封闭起,不能回家了。

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广雅中学参加“封闭式学习班”,传回来的消息是教高三年级俄语的女老师投河自杀了,还有其他学校的老师跳楼了。

大人们是不准去探望学习班里的家人的,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去探望爸爸的任务就义不容辞地落在我的身上。外婆收拾了爸爸的几件衣服,还有一壶凉茶,让我给爸爸带去。我从多宝路搭上3号车然后去越秀南转乘11号车,往沙河奔去。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的,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我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从报纸社论的论述中和我对形势的观察中了解到,运动到了这个阶段已经不是打打闹闹写写大字报的阶段了,是要下真工夫专政一些人的阶段了。学校里许多有历史问题的老师已经被关了起来。我不知道爸爸能否逃过这一劫。

我透过车厢的玻璃窗,望着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涌上一股悲哀:为什么我的爸爸不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与我们在一起呢?伤心的眼泪簌簌地流下来。公共汽车里的叔叔阿姨以为我病了,争着给我让座。

到了电信局的门口,我使劲地把眼泪擦干。我不能让爸爸知道我的悲伤。

看门的人没有为难我。我经过走廊看见了贴有批判父亲的大字报,但是我没有心情去细看。在走廊中间的一个小房间,我看见了爸爸独自坐在桌子旁边。我高兴地喊:“爸爸,爸爸。”爸爸站起来也高兴地说:“你来啦。”我把衣服和凉茶递给爸爸,挨着他身边坐下。我不眨眼地注视着他,多么希望他永远能够陪伴在我的身旁啊!

爸爸简单地询问了家里的情况,我告诉他我们都好好的。他嘱咐我一定要听妈妈的话,照顾好弟弟妹妹。他轻轻地对我说:“爸爸没有什么问题的,你别担心。你回去告诉妈妈,爸爸一定不会自杀的,我会回去和你们在一起!”我用力地点点头,我相信爸爸的话,他一定会回来的,他舍不得我们的。

与爸爸相聚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离开时我站在房间门口依依不舍地回头一望,爸爸也在凝望着我呀,他送给我一个微笑,向我扬扬手。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回旋着爸爸的声音:“爸爸一定不会自杀的,我会回去和你们在一起!”我的眼泪又涌出来。

差不多到家了,我停止了哭泣。从这一刻起,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明白我所做的一切将影响到我的家庭。我要和妈妈、外婆一起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爱护好弟弟妹妹,一齐等待爸爸的归来。

那一年爸爸45岁,我18岁。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00:34

二十)我们要离开爸爸了

1968年的夏季,解放军军训团和工人纠察队进驻了学校。学校里由军训团、工人纠察队和个别老师组成了革命委员会,领导学校的工作。同学们都回到学校,在军训团和工人纠察队的组织下学习政策文件。在革命委员会的高压下,学生群众组织分崩离析趋于瘫痪了,停止了对立的行为。我幼稚地以为从此可以继续我们的学业了,却料不到这是我们求学生涯寿终正寝的日子。学校革命委员会要把学校里666768届的学生全部进行分配了。除了一小部分的同学被留校、升学、到工厂以外,其余的学生全部分配去农村务农了。这就是“老三届”的来历。

我和妹妹也在务农之列。

我到电信局学习班把分配的事情告诉爸爸。爸爸沉思了良久,他说:“或者你们可以回家乡的,那里有堂哥哥可以照顾你们。说不定以后爸爸也要安排回去的,那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了。当然一切要听妈妈的安排。”我回家以后就给云浮家乡的堂哥哥写了一封信,他回信说:“家乡是可以接收你们的,但是我们这里很穷,只有石头,你们回来会受苦的呀!”妈妈坚决不同意我们回贫穷的故乡做农民。我们就服从学校的安排分配到增城县新塘公社。

1968116,我们启程了。爸爸还被关在“学习班”不能回家给我们送行,只有妈妈和小妹妹把我们俩送到学校。我们下乡的一切筹备都是妈妈操劳的。我们和一大批的同学一起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学校,告别了广州城。

政治运动的旋涡把我们从父母的身边抛开,我从此无可选择地离开慈爱的父母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

那年妹妹16岁,我18岁。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1-10-9 00:56

引人入胜!時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1-10-9 01:21

真感人!
我们这一代还不是最苦的.
感慨:五千年来历朝历代的权力之争都与平民百姓不相干啊?除了新....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1-10-9 01:50

本帖最后由 69届新生 于 2011-10-9 02:20 编辑

政府号召“破四旧”时,我还在读小学,找遍家里的全部家当,也不知有什么是四旧的东东,后来在邻家大孩子的“启发”下,终于把家里唯一有嫌疑的“军棋”烧掉了,当时还为此心痛了一阵子,但也松了一口气,不用再担心红卫兵来抄家了,呵呵,那时是多么幼稚啊...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10:40

爸爸曾经对我说,在我们去农村的那天,他站在沙河电信局的窗前注视着驶过的汽车,希望能够看见装载我们的车辆经过,再望望我们一眼.但是他不知道,我们坐的是知青专列,是从火车站离开啦.我难以想象父亲当时期盼的心情.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10:44

(二十一)爸爸来探望我们啦

大约是在1969年的元旦前后吧,爸爸终于通过了学习班的严格审查恢复了自由。但是他不能继续在办公室里工作了,被安排去了郊区电信局的维修班抬水泥电线杆了。

后来外婆告诉我,爸爸回家之后,在晚上他经常望着我和妹妹曾经睡过的床铺,眼眶里含满了泪水,他跟外婆说:“怎么我的两个女儿走了,家里就好象少了许多人呢?我感觉很冷清啊!”

当爸爸有了休假,他马上请求单位批准来看望我们,(那时候人们无论去哪里也需要单位批准的。)

在一个星期天,爸爸自己踩着单车向增城方向出发了。因为他在郊区电信局工作所以对路途很熟悉。他在路上花了四个小时终于找到了我们所在的生产队。当爸爸出现在我们姐妹的面前时,我们惊讶、欢呼,一起扑向爸爸的怀抱。

爸爸给我们带来了面包糖果等食品。我拿着喜爱的咸方包慢慢地撕着吃。爸爸慈祥地望着我说:“呵呵,我的女儿还没有长大呢,还象小时候一样的把面包撕着来吃呢。”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

我们带着爸爸在村庄里探访农民,爸爸总是对老农说:“请你们多多关心照顾我的孩子啊!”善良的老农也请父亲放心,爸爸就笑了。

我们还一起越过田野登上大山眺望远方。爸爸教育我们:“我们的祖辈也是农民,你们要虚心在这里向农民学习,好好劳动,让爸爸妈妈放心。”我们姐妹记住了爸爸的话。

爸爸只能有一天的休假,在傍晚他就重新蹬着自行车回家了。来回要辛苦八个小时。爸爸没有怨言,他说:“我可以知道我的女儿落在何方了,我安心啦。”后来爸爸多次不辞劳苦地来看望我们,我们依然沐浴在父爱中。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10:48

(二十二)坚强的父亲
爸爸在电信维修班每天要和与他一样被视为需要接受思想改造的同事一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有的伯伯年纪大体质弱力气小,在和他们合作时,爸爸总是去扛电线杆重的一头,把轻的一头让给他们。爸爸在患难之中把困难留给自己,关心别人胜过自己,真诚而善良的品质让同事感动。
长期的劳累使爸爸的胃病越来越严重了。1972年春节后,中山医学院的医生诊断他需要动手术。因为怀疑他的病灶会转化,我们一家都忧心仲仲。但是爸爸很乐观,他对我们说:“你们看,我的身体是运动员的体质,一切没有问题。我会很快恢复的,别担心。”他不让我们送他,自己一个人坐车去医院了。
爸爸的胃被割去了四分之三。手术后我去陪伴爸爸。他在麻醉药的作用下沉睡着。我握着他温暖的手,望着他均匀的呼吸,心里在默默地祈祷:希望上天保佑爸爸快点醒过来,快点好起来。
经过医师化验证明爸爸是纯粹的胃溃疡,没有恶化,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手术才三天,为了迅速恢复身体健康,爸爸就下床活动了。他以坚强的意志忍耐着疼痛,坚信自己会很快地战胜病魔的。在这么大的手术后能够这么快的自我活动,他的表现连医生也感到惊叹。
当时物质还很缺乏,为了给爸爸补充营养,外婆到南海县的表哥那里买生鱼回来炖给爸爸吃。在家人的细心照料下,在爸爸体质锻炼的基础上,爸爸的脸色红润起来,身体恢复得很快。我们都感到欣慰。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10:56

(二十三)父亲命运的转机

在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中,广州市电信局的一大批工程师和技术骨干被清理出队伍,他们有的被调到邮局去卖邮票了,有的被安置到街道工厂,有的被遣散回家。幸亏爸爸在偏远的郊区电信局工作,没有纳入市区企业而得以避过清洗,继续留在电信部门工作。

爸爸并没有因为被冷落而一蹶不振。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在艰苦的劳动之后,他依然很勤奋地深造自己。他保持敏锐的头脑,坚持阅读外语和技术书籍,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写了许多的笔记。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1973年邓小平同志被重新启用后,中国的经济建设也有了起色,引进了许多大型的工程项目。

在某天,一纸公文、一张飞机票,把爸爸急召到北京中国邮电部。

原来中国邮电部引进了中国的第一条电信通讯载波电路,所有的资料都是外文。当时北京找来的翻译人员由于对电信技术不内行,翻译出来的资料工程施工人员看不懂,延误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在原来的广州电信局老局长推荐下,爸爸被选中了。

爸爸临危受命,以他精湛的英语水平和长期积累的电信技术经验肩负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了工程能够按时上马,爸爸不顾自己手术后仍然没有复原的身体,废寝忘餐地在北京忙碌着。那一摞摞的资料堆积在他的办公桌上,当时还没有电脑,他用笔书写出一页页的译文,传送到施工现场。施工工程队的工人师傅们觉得译文资料的说明清楚明了易懂,一片赞誉之声。中国的第一条电信通讯载波电路工程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电信通讯载波电路是从香港经过深圳铺设到广州的。为了更快地传送资料,后来爸爸从北京邮电部回到了广州继续进行翻译工作。

源源不断的资料被送到爸爸的办公室。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爸爸把资料带回家来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晚上,爸爸书桌上的台灯到深夜还是亮堂堂的。

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很讲究阶级成分问题,爸爸的头上还戴着“摘帽右派”的帽子,所以他不能参加有关工程研究工作的会议。他写的文件只能让别的同志带到会议里去宣读,甚至签署别人的名字。上级领导是“只闻其文不知其名”。爸爸心里觉得有点委屈。但是他想通了:“我工作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某些人,而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建设服务。”他放下了个人的恩怨,以其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满腔热忱无怨无悔地辛劳着。

从此,爸爸脱离了维修班的体力劳动,他的事业换了新天地,新的里程在向他召唤。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11:04

(二十四)父亲平反啦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1979年的春天,吹起了“拨乱反正”的春风。

那一天,我在工厂的办公室里收到了一份文件,内容是中共广州电信局委员会的《关于XXX同志被错划为右派的改正意见》。上面刻印着的是爸爸的名字。文件写道:“现根据中共中央[1978]1155号文件精神,经复查认为:XXX同志在整风中对个别人、个别工作部门提意见是正常的民主生活,属错划,应予改正。从1979年元月起,恢复原经济员职称,恢复原工资级别。”

我捧读着文件中的文字,心静如水。爸爸在被错划为右派的22年的漫长岁月里,已经以他的实际行动,否决了强加在他头上的污名。在我们的心目中,在他的朋友的心目中,他是一个热爱祖国忠诚于人民的人。这个迟来的平反决议,只不过是还事物本来的真面目而已。历史的车轮终于战胜了阴霪,爸爸终于被还以清白,事实证明了污泥是不能掩盖金子的光辉的。

政治名誉的恢复,使爸爸卸下了精神上的枷锁,他“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

改革开放的热潮涌现了许多的新生事物,电信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急需一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爸爸在翻译文件的同时,被抽调到广州工人大学担任教员,负责数学、英文的课程。他认真地备课教学,牺牲了节假日,争分夺秒地要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国家的政策和发展的机遇,让56岁的爸爸重开新天,他舒展拳脚,尽情地发挥着每一分光和热。他的事迹还被刊登在《广州日报》上,获得了人民的赞誉。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11:09

(二十五)父亲发挥着余热

爸爸在60岁办理退休手续以后,被返聘继续留在广州市电信局工作。

1990年,他被邀请到广州市润讯通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在公司的筹备期间,他不辞劳苦地奔波筹划,担任了财务部门的组建和业务负责人。他精力旺盛,任劳任怨,为公司的业务拓展流下了辛勤的汗水。

那一年,为了拓宽润讯传呼的信号覆盖面,他率领工程技术人员来到增城,亲自登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黄祁山,在漫山遍野的莽草丛中为通讯站选址。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助下,建立了新的信号发射站,让润讯的传呼电波覆盖到增城、东莞等地域,使公司业务的范围更加广阔了。

爸爸以自己精通的会计业务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润讯公司培训了一批财务工作人员,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经济上的管理也是有条不紊。

爸爸担任润讯通讯公司的财务副经理一直到75岁,在家人的敦促下才完全地退休了。

爸爸在祖国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心里充满着对国家翻天覆地变化的喜悦,胸怀着对经济建设的责任心,无私地燃烧着自己的光和热。改革开放的成就里,也有爸爸的一份功劳啊!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11:12

很感谢学友们的关注.重温那个已经逝去的年代,能够警醒我们许多.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11:28

(二十六)子女事业的引路人

我们五姐弟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都没有机会进入全日制的大学深造,在我们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爸爸倾注着满腔爱心引导着我们不断地进步。

1977年我被招工到增城县的二轻企业工作,企业物色财务人员,我就毛遂自荐,申请做会计员。但是我担心自己只有初中的文化程度心里没有底。我就给爸爸写信。爸爸回信鼓励我说:“按照你的水平完全可以胜任会计工作的。只要你实践两个月,就可以独立工作了。当然要精益求精就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爸爸的话使我增强了自信。

我把《二轻企业工业会计制度》这本书带回广州,爸爸逐字逐句地给我讲解,使我明白了许多的专业术语和会计核算的方法,满怀信心地走上了会计岗位。后来爸爸还经常给我邮寄有关会计业务的专业书籍、会计职称考试的资料等。我在取得了广州电大的大专毕业证书以后,于1992年被评聘为会计师职称。

弟弟是从事摄影专业的技术人员,爸爸为他翻译最新的国际摄影技术书籍,让他率先掌握了新科技,成为公司的工程技术骨干。

二妹从农村回来读中专,学的是电工.后来在单位的培训下担任了会计工作.半路出家的她在爸爸的支持下重新入读业余大学财务专业,后来成为单位的财务科科长.

四妹妹身体比较差没有去农村,她从街道工厂考入电信局的企业,感觉工作很吃力.爸爸经常鼓励她,指导她克服了许多的障碍,帮助她融洽人际关系,使她坚持着工作到退休.

五妹妹在农村务农的时候,为了让她能够考上大学,爸爸制作辅导计划,编写复习资料寄给她,直到她通过努力考上了学校。

我们有什么难题和烦恼,都喜欢跟爸爸说,有他的开导我们就能够拨开迷雾,勇敢地面向困难,坚强地走在人生的大道上。爸爸是我们的主心骨和引路人啊!

爸爸总是教导我们:“不要对以往的曲折耿耿于怀,要看现在望将来,踏踏实实地做事,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都谨记爸爸的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奉献着,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11:57

(二十七)父亲的幸福晚年

爸爸在完全退休之后没有闲下来。他购置了电脑在家里写作。他结合自己几十年的英文应用实践,编写了《英语语法大全》,详尽地讲解英语的语法结构,列举许多贴切生动的例句,打印出来供晚辈们参考。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都受益不浅。

爸爸还订阅了《广州日报》《老人报》《英文早报》《家庭医生》等书刊,每天阅读书报,抄写英文,观看电视,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电信局的工会和老干中心很关心爸爸,每逢节日带着礼品来慰问。爸爸还参加电信局组织的活动,到城市的各处参观访问;闲暇时他会和老同事老足球队员打打麻将叙叙旧。

爸爸妈妈都享受着国家的退休金和医疗福利,晚年生活宽松安逸。妈妈在教师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全心全意地照顾爸爸,每天为他煮不同品种的营养食物,关注他的身体。爸爸常常在子女的面前说:“你们的妈妈很伟大,在我落难的时候不离不弃维护家庭,晚年又尽心尽力地照顾我,我下辈子也要和她在一起啊!”是啊,父母相濡以沫六十年,心心相印相敬如宾,携手度过了人生的曲折坎坷,如今又牵手夕阳下,是多么的值得我们敬重啊。

1986年电信局给爸爸分配了一套住房。在弟妹的设计下,房子装修得简洁而舒适。现代化的电器和家具一应俱全。爸爸妈妈每天生活在明亮整洁的空间里,乐也融融。爸爸常常念叨着:“感谢政府感谢电信局,在退休之年还给我分配了房子,使我居有其所,这是我最大的满足啊!”

我们五姐弟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在工作中重新补充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和收入。我们还各自有了自己的房子,成家立室安居乐业,令父母欣慰。

爸爸妈妈经常组织我们一家人聚会。经过了几十年的岁月,我们的家庭从爸爸妈妈两个人开始,到现在包括子女、女婿、媳妇、孙子女、曾孙女已经繁衍成为二十多人的大家庭啦。当我们欢聚一堂的时候,欢声笑语热闹而温馨。父母尽享天伦之乐。

2008年,广州电信局的刊物《广州电信老人》报道了爸爸晚年的幸福生活,在杂志刊登的全家福照片里,我们一家人簇拥在爸爸妈妈的身边,一张张灿烂的的笑脸宛如一朵朵盛开的山花。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9 11:59

(二十八)结束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

爸爸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跨越了两个世纪,他与共和国共命运,经历了曲折的风雨之路又迈步在阳光大道上。他在遭受误解的时候不屈不挠,坚强自信。他从来没有向我们诉说过他所受的屈辱中有关的人和事,他说:“人不能记仇抱恨的,而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放眼未来。”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乐观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永远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在泪光中写完了这篇文章,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爸爸,我爱你!

衷心祝愿爸爸妈妈健康长寿。

(全文完)



00九年四月六日


作者: fei    时间: 2011-10-9 12:46

本帖最后由 fei 于 2011-10-9 12:49 编辑

多谢嘉嘉的美文
作者: 鄧允根    时间: 2011-10-9 15:00

回复 嘉嘉 的帖子

  讀完了嘉嘉的文章,感慨良多,人間的悲劇,整個民族都應深思、反省,
不然沒完沒了的人為災難,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我敬佩令尊,因為他愛家庭,愛專業,愛祖國,抗逆境,是英雄好漢。說
起來我們是同行,我在加拿大是搞電訊設計的。1993年春美俄高峰會議在
溫哥華舉行,我參與了克林頓總統直通白宮的專用通訊網路的設計工作,我們
的同事都明白,如果俄國當時的改革困局不能打開,讓它走了回頭路,就會失
去世界和平的機會,所以我們都知道任務的重要性,知道怎樣對待。但是,做
過這樣的事情,如果再遇到荒唐的年代,命運將不堪設想了。

作者: 黑衣    时间: 2011-10-10 16:00

能与父母一起共度美好时光,羡煞旁人。
一个优秀的父亲,能给孩子、家庭带来很多欢乐,很受感染。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11-3 23:26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3-11-3 23:29 编辑

在四年多前我写了这篇文章,当时真的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父亲能够活到90岁,能够更长寿.今天在父亲90岁生日之际,重新阅览自己的文字,依然为有如此优秀的父亲而感动着.
希望父亲能够继续幸福地生活着,长命百岁!

DSC06503.JPG


图片附件: DSC06503.JPG (2013-11-3 23:29, 51.8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IzNzF8ODU0MThlY2V8MTcxNTkyNDIyN3ww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11-4 00:00

嘉嘉 发表于 2013-11-3 23:26
在四年多前我写了这篇文章,当时真的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父亲能够活到90岁,能够更长寿.今天在父亲90岁生日之 ...

何伯伯一定长命百岁、健如松柏。
作者: john    时间: 2013-11-4 11:22

嘉嘉 发表于 2011-10-8 23:07
(十三) 共同度过经济困难时期爸爸在农场的那几年,也是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我们家经历了缺吃少穿的日 ...

间或可以分到两颗苦味的水果糖  
应该是糖精糖,里面根本无庶糖
作者: john    时间: 2013-11-4 11:28

嘉嘉 发表于 2011-10-8 23:18
(十四)父亲回来了在1963年的春天,在我即将考中学的时候,爸爸因为表现好被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结 ...

爸爸修理好了他闲置了许久的小提琴
琴还在的话要好好保存,现在买个音色好点的小提琴非常贵,有些更是天价,新琴更不是那回事,新不如旧
作者: yukokcho    时间: 2013-11-4 12:06

嘉嘉 发表于 2011-10-9 10:40
爸爸曾经对我说,在我们去农村的那天,他站在沙河电信局的窗前注视着驶过的汽车,希望能够看见装载我们的车辆经 ...

“我们坐的是知青专列,是从火车站离开啦.我难以想象父亲当时期盼的心情.〞
讀了這一段,我淚水矇矇了眼睛,惘然当日。
珍惜今天和爸媽共叙的日子。
嘉嘉:今日的妳真幸福!

作者: 鄧允根    时间: 2013-11-4 13:24

本帖最后由 鄧允根 于 2013-11-4 07:55 编辑

    一字不漏地再讀了整個故事,作為時代歷史見證人,因為良心在,我也會流淚。
如果有人還會為荒唐的動亂叫好,他必然禽獸不如!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11-4 18:08

john 发表于 2013-11-4 11:22
间或可以分到两颗苦味的水果糖  
应该是糖精糖,里面根本无庶糖

那我们小时候吃的都是糖精糖吗?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11-4 18:09

yukokcho 发表于 2013-11-4 12:06
“我们坐的是知青专列,是从火车站离开啦.我难以想象父亲当时期盼的心情.〞
讀了這一段,我淚水矇矇了眼睛 ...

嘉嘉姐姐一家人能够共享天伦真的是幸福无比。
作者: john    时间: 2013-11-4 22:33

如梦令 发表于 2013-11-4 18:08
那我们小时候吃的都是糖精糖吗?

带点点苦,又有点点甘味,与现在的减肥可乐的咸觉相以



糖精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市场销售的商品糖精实际是易溶性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钠盐,简称糖精钠,别称甜蜜素、安塞蜜等。糖精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50~550倍,是由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精,引起血小板减少而造成急性大出血、多脏器损害等,引发恶性中毒事件。据国外资料记载,1997年加拿大进行的一项多代大鼠喂养实验发现,摄入大量的糖精钠可以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


    在物质匮乏的六十年代,白糖和红糖定量供应,就连0.49元一斤的像牛屎粑模样的古巴糖也十分紧俏。老百姓想多吃点甜食,糖不够用,只好花一角钱到小店里买一小包(大约20克)糖精,添加在水里面粉里补充甜味。对于糖精,当初似乎很神奇。只要在碗里放上一两颗细盐粒儿大小的糖精,满满的一碗开水就甜了。只是那甜味不像白糖开水甜得纯正,甜得诱人。糖精水喝一次就伤了,不再想第二次,那甜味不正。没有办法,谁叫吃不到糖。

    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糖精对人体有害,六十年代中期有了些耳闻。不久,中国闹起了*****,不知怎的,糖精也渐渐退出了市场。

    在最困难的六十年代初,虽然老百姓吃糖难。但中央对干部有食物补贴,按级别供应数量不等的肉、蛋、糖、豆等。本博秦全耀当时家住东四西大街,不远就是北京东华门三十四号的高官“物资特供处”。那里的白糖红糖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甜得我们只能望糖兴叹流口水。“物资特供处”的产品品种还有从国外进口的名牌家用电器、手表、香水、呢料、朱古力、白兰地、威士忌、卫生纸巾、珠宝首饰等等。俄罗斯产的顶级黑鱼子酱、法国产的鹅肝酱在这里只不过是寻常之物。这里的国产名优特新产品也是应有尽有,餐饮部宴会需要的茅台酒、五粮液都从这里采购。这里的黄花鱼,一斤0.46元。黑崩筋大西瓜八分钱一斤!个个像篮球那么大。

    官员吃白糖红糖,老百姓吃糖精。要说ooo时代的六十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比蜜甜,沒错。糖精就是主旋律,糖精就是那定盘的星。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11-4 22:39

john 发表于 2013-11-4 22:33
带点点苦,又有点点甘味,与现在的减肥可乐的咸觉相以

腌酸黄瓜的时候在醋里放一粒糖精,味道就没有那么呛喉.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11-4 22:42

yukokcho 发表于 2013-11-4 12:06
“我们坐的是知青专列,是从火车站离开啦.我难以想象父亲当时期盼的心情.〞
讀了這一段,我淚水矇矇了眼睛 ...

那个时候我们作为学生还是懵懂不明世事,只可怜了我们的父母暗自伤心和担忧了.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11-4 22:43

鄧允根 发表于 2013-11-4 13:24
一字不漏地再讀了整個故事,作為時代歷史的見證人,因為良心在,我也會流淚。
如果有人還會為荒唐的動 ...

希望历史不会重演.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11-4 22:49

john 发表于 2013-11-4 22:33
带点点苦,又有点点甘味,与现在的减肥可乐的咸觉相以

糖精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市场销售的商品糖精实际是易溶性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钠盐,简称糖精钠,别称甜蜜素、安塞蜜等

甜蜜素知道,其他名称不懂,前些年香港禁了一片糖果饼干就是因为甜蜜素。


那里的白糖红糖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甜得我们只能望糖兴叹流口水。“物资特供处”的产品品种还有从国外进口的名牌家用电器、手表、香水、呢料、朱古力、白兰地、威士忌、卫生纸巾、珠宝首饰等等。俄罗斯产的顶级黑鱼子酱、法国产的鹅肝酱在这里只不过是寻常之物。

造谣!以前领导人时常教育人民要艰苦朴素,我们经常受到的教育是某某领导人的衣服补了又补,毛衣穿得领子都白了云云。不许抹黑


本博秦全耀当时家住东四西大街

呵呵,原来是秦全耀的博文啊,这个网络大V还好吗?我还以为他在之前的血雨腥风中被抓起来了呢,看来他私生活很检点、没去嫖。
作者: john    时间: 2013-11-4 22:59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不知秦全耀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11-4 23:09

john 发表于 2013-11-4 22:59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不知秦全耀

我看过他不少博文了,全是些不合时宜、赶不上形势的东东。
作者: john    时间: 2013-11-4 23:22

如梦令 发表于 2013-11-4 23:09
我看过他不少博文了,全是些不合时宜、赶不上形势的东东。

指桑骂槐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11-4 23:32

john 发表于 2013-11-4 23:22
指桑骂槐

咁你都知?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3-11-5 00:16

鄧允根 发表于 2013-11-4 13:24
一字不漏地再讀了整個故事,作為時代的歷史見證人,因為良心在,我也會流淚。
如果有人還會為荒唐的動 ...

任何事情的发生放在历史长河里看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文革也是如此,它是我们的民族从封建愚昧走向现代文明的跨越阶段,是文明的阵痛,是必由之路。文革的疾风暴雨强化了我们的生存竞争力,嘉嘉的令尊说得好:“人不能记仇抱恨的,而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放眼未来。”,而有些碌碌无为的人会怨天尤人、悲天跄地
作者: john    时间: 2013-11-5 00:48

拜托了........这叫文明,是历史倒退回原始的,荒....的年代,一家三个派在家内就干上了,人性何在

带领走向文明是邓伯伯,(但他的日子太短了)
佢係井里边概田鸡,4书5经不学,傍门左道学足尔,司马懿,朱元璋.秦始皇.好学唔学.........
有几多家庭支离破粹,人性道德何在,历史会还原真相

作者: john    时间: 2013-11-5 01:06

1967年的一个深夜,广州珠江口有一位年近60、披头散发、遍体鳞伤的老妪,用了她一生的积蓄和首饰,秘密请人把自己绑在一只汽油桶上,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偷渡香港……这位老妪,就是陈子美     60岁
其长子死于狱中,时年只有20多岁。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3-11-5 02:07

本帖最后由 经历 于 2013-11-5 02:08 编辑
john 发表于 2013-11-5 00:48
拜托了........这叫文明,是历史倒退回原始的,荒....的年代,一家三个派在家内就干上了,人性何在

带领走向 ...

4书5经学来做乜啊?鲁迅说的好:满纸仁义道德,看了半天,只看出吃人两字。你是想吃人还是比人吃啊?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11-5 10:43

经历 发表于 2013-11-5 00:16
任何事情的发生放在历史长河里看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文革也是如此,它是我们的民族从封建愚昧走向现代文 ...

那些荒唐的年代、疯狂的岁月,我不认为是阵痛,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哥哥也从不跟我说文革的事,但从各位大哥大姐的忆述中我已觉得无限心酸。我万分庆幸自己晚生几年。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11-5 10:44

john 发表于 2013-11-5 01:06
1967年的一个深夜,广州珠江口有一位年近60、披头散发、遍体鳞伤的老妪,用了她一生的积蓄和首饰,秘密请人 ...

陈子美命途多桀、怆然一生。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11-5 12:39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3-11-5 12:43 编辑
经历 发表于 2013-11-5 00:16
任何事情的发生放在历史长河里看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文革也是如此,它是我们的民族从封建愚昧走向现代文 ...


这不叫"文明的阵痛",是封建独裁的作为,把所有人都鱼肉在他的坫板上.
这是最阴湿毒辣的行为,试问政权上层内的纷争为什么要扩散到整个社会使人民受苦?为什么要令所有的少年孩子们失学离开父母下乡而弃之不管?耽误了祖国的一代人,罪不可赦!
不抱仇记恨,并不代表没有是非观念的.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11-5 12:41

如梦令 发表于 2013-11-5 10:44
陈子美命途多桀、怆然一生。

她是谁?
作者: john    时间: 2013-11-5 12:59

嘉嘉 发表于 2013-11-5 12:41
她是谁?

陈独秀女儿
作者: john    时间: 2013-11-5 13:40

yukokcho 发表于 2013-11-4 12:06
“我们坐的是知青专列,是从火车站离开啦.我难以想象父亲当时期盼的心情.〞
讀了這一段,我淚水矇矇了眼睛 ...

肯定绝大部份人不是现在的心态,不小人还开心呢,可以离家了无皇管了(我们当年学农也是如此)
到了才知S
当自己为人父母才知当年自己父母的苦
作者: yukokcho    时间: 2013-11-5 13:57

john 发表于 2013-11-5 13:40
肯定绝大部份人不是现在的心态,不小人还开心呢,可以离家了无皇管了(我们当年学农也是如此)
到了才知S{:1 ...

至今仍未有勇氣细讀嘉嘉此文章,最是难忍別離淚...可能傷到我心深处!
作者: john    时间: 2013-11-5 14:15

yukokcho 发表于 2013-11-5 13:57
至今仍未有勇氣细讀嘉嘉此文章,最是难忍別離淚...可能傷到我心深处!

她家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多小人父母一齐下放,离婚离别,孩子跟婆婆长大...........
当年一条街才三几十户人家,一个傻大学生,两家有人去边远地区劳改,两家有人自了,还有一个女人在市内挖了十几年人防
作者: 依慈    时间: 2013-11-5 14:36

john 发表于 2013-11-5 14:15
她家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多小人父母一齐下放,离婚离别,孩子跟婆婆长大...........
当年一条街才三几十户 ...

人永远认为自己行紧路好惨,睇住人家坐小车,点知回头一望,大把人还拉大板车.我这六十几年,听闻的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前二年一对六十几老夫妻丟低一对9岁龙凤胎儿女未够新十五就同日跳楼,认为最惨,点知前日一场火,六十几岁阿姨跳楼前湿毛巾包住孙在洗手间,自已跳楼(6)楼找人救孙,自己死咗孙救返,但怀疑是儿及媳一对准备返新西兰的夫妇死在去天台的楼梯(烟熏),惨到无法卒听.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3-11-5 15:24

读完以后心情复杂。

作者: yukokcho    时间: 2013-11-5 16:34

本帖最后由 yukokcho 于 2013-11-5 16:35 编辑
老杨 发表于 2013-11-5 15:24
读完以后心情复杂。

黄腫脚不消提   一言难尽感概多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Y0OTk0MzY=/v.swf



作者: 依慈    时间: 2013-11-5 20:19

yukokcho 发表于 2013-11-5 16:34
黄腫脚不消提   一言难尽感概多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Y0OTk0MzY=/v.swf
...

脚为心之"弟",竹篙撑船一撑一串"泪".不提可以做"驼鸟",独享苦楚,有人选择提起,分享过后心或减些磅.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3-11-5 20:26

本帖最后由 经历 于 2013-11-5 21:09 编辑
如梦令 发表于 2013-11-5 10:43
那些荒唐的年代、疯狂的岁月,我不认为是阵痛,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哥哥也从不跟我说文革的事,但从各 ...


梦姐姐,阿妈生你的时候在产房里好痛咖,经过那段痛,不就是有了你这个可爱的新生命囖,社会也一样咖,历史上出现的“大治”的前夜常常是血腥的政治动荡,是权力和利益剧烈的重新划分。这就是阵痛啦。如果你问阿妈,怕不怕痛啊?阿妈当然话怕啦,如果你再问阿妈,后悔不后悔啊?阿妈一定说,绝不后悔。
作者: 依慈    时间: 2013-11-5 20:38

经历 发表于 2013-11-5 20:26
梦姐姐,阿妈生你的时候在产房里好痛咖,经过那段痛,不就是有了你这个可爱的新生命囖,社会也一样咖,历 ...

大侠,并非所有的阵痛后都生个梦美人的,有些产妇痛着痛着就大死細亡了,66_____76痛咗10年后,中国妈妈也差点大细不保,现得个"变态畸胎"有排医啊.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3-11-5 21:07

依慈 发表于 2013-11-5 20:38
大侠,并非所有的阵痛后都生个梦美人的,有些产妇痛着痛着就大死細亡了,66_____76痛咗10年后,中国妈妈也差点 ...

慈姨,不能说"变态畸胎",细路哥还未成熟嘛,不是说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吗?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初级阶段也是如此,官员腐败,资本家残酷剥削。随着社会进步就慢慢改变囖。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www.gzyzxyh.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