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博士王孙(梁基永撰) [打印本页]

作者: misschan    时间: 2011-10-3 12:06     标题: 博士王孙(梁基永撰)

本帖最后由 misschan 于 2011-10-3 12:07 编辑

          有关溥儒的掌故太多太多,似乎他一生都是一部传奇。众多掌故之中,我最欣赏的一段说,溥王孙一般来往函件都是自己写封皮,唯有一次,他写信给驻罗马教廷的大使朋友,信封上留空“中华民国”几个字,然后扬声喊来厨子,让他提笔将这四字写上去:这四个字实在不应出于他的笔下!
  王孙是恭亲王的孙子,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于恭王府萃锦园中。父亲将他抱到皇上面前请求赐名。按照乾隆定下的规矩,他是溥字辈,并且近支王族可以用人字旁的名字。德宗看这孩子眉目清雅,钦赐“儒”字,并对他期许道:汝当为君子儒,莫为小人儒。
  溥儒从小在王府中接受严格而正统的教育,德宗病逝后,太后在挑选继任皇帝的时候也曾考虑过溥儒,最后却选中了醇王府的孩子溥仪。溥仪即位时才三岁,溥儒却已经十三岁了。若当年选的是溥儒,历史会否改写?当然这是无从假设的。天翻地覆之后,溥儒进入了北京的“政法学堂”,随后又到德国的柏林大学留学,1922年,他获得了天文学和生物学的双博士学位。
  在民国画家之中,若以教育程度论,溥儒可能是学历最高的一个,尤为神秘的是他所得的学位竟是如此冷门,关于他的博士论文,我现在也考证不出个所以然,传说其生物学论文写的是他在北京西山恭王府别墅住时,所发现的一种罕有蜘蛛。不管如何,只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双博士并没有对他以后的艺术生涯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影响。
  在北京,溥儒过着热闹的遗民生活,经常来往的都是清代老臣。北平沦陷,满洲建国,他都没有厕身其中,与民国政府也保持距离,所以连国号他都不愿动笔去写,其性格的高洁与同族中的溥字辈形成鲜明的对比。他靠着卖自己的画过着宽裕的寓公生活,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求画的人每日接踵,接单的笔庄每日有人送画单和润笔费到北京家中。据说来了伙计,都见到王孙在和姨太太们叉麻将,看到来人催画,王孙也不离座,头一转,向着旁边的耳房里面一帮埋头画画的弟子们喊一声:刷好了没有?
  当年的民国画坛,有南张北溥之称,张是张大千,溥儒的画风格都是淡逸清雅的一路,和张大千的浓墨重彩,大异其趣。张是靠自己本领起家,若不画工笔重彩,不能出人头地。王孙是天潢贵胄,哪怕简单几笔,也有人捧场,何况溥儒的画确实功夫十足。
  他擅长画山水,却是用简单的笔墨去写宋院的境界,他笔下的宋院和其他画家的工细不同,取的是宋人的意境而非笔法,简练笔墨,加上简单的设色,自然具有明净的气韵。鉴定家们说,画里有工细楼台的,都是如夫人或者弟子的代笔,这也不无道理。窗棂瓦片这类重复单调的活,怎么可能是锦心绣口的王孙能耐得了的事情?我藏的一叶溥家兄弟的扇片,扇中的大部分山崖都是出自他的亲笔,点苔有力,皴法潇洒。只有前景的小山坡是溥雪斋所补画。题字也是王孙引用的唐人句:“寥落人家少,青冥鸟道深。”这句出自皇甫冉的句子非常生僻。当年北平的遗民们爱玩猜唐诗用字做蒲博游戏,一晚可以输掉一间四合院,所以名士们对于冷门唐诗简直到了偏爱的程度。
  1949年以后,溥儒跟随蒋到了台湾,晚年的生活颇清净,是所谓“寥落人家少”。寄托乡情的办法,是经常飞到香港看老朋友,到日本去尝大陆出口的美食。他的死也是一桩名士派头十足的掌故,1963年秋天,大闸蟹上市的时候,他按惯例飞到东京,点了一大筐,看着端上来的满桌尖圆,王孙眉头终于舒展了,他吃螃蟹只咬两口:中间掰开,把左右两侧蟹黄吃掉,蟹肉是不要的。几日后,因为暴吃引发旧疾,王孙与世长辞,这是应了“青冥鸟道深”矣。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10-8 20:02

儒雅之人,必有特殊的故事。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www.gzyzxyh.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