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垃圾场上淘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3-7-2 21:08     标题: 垃圾场上淘人生

res11_attpic_brief.jpg
迎着朝霞,垃圾场的工人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res14_attpic_brief.jpg
散养在垃圾场里的走地鸡

res17_attpic_brief.jpg
山坡下,繁华的都市离他们那么近,却也那么远

res20_attpic_brief.jpg
伴随着垃圾成长的孩子们

图/文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发自东莞)

  2013年6月一个普通的日子,天刚蒙蒙亮,湖南永州人老冯就来到了高岗上的垃圾场,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老冯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弹簧刀,提起一大袋垃圾,一刀划下去,大堆绿色的泥巴在身边散落——除了袋子,其它都没用。老冯说,这些纤维袋现在6毛钱一斤,捡一天,他能分五六十块钱。说话间,老冯已清理出了一大堆袋子,足有百来斤。
  在东莞这座常住人口近800万的东部沿海城市里,生活着一群像老冯一样特殊的垃圾场工人。与普通拾荒者不同,他们长期驻守垃圾场,通过给垃圾场主挑选能卖钱的垃圾获取提成。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夜以继日地不断翻找着可以售卖的瓶瓶罐罐,不嫌脏、不怕累,以一种卑微的方式,养家糊口,撑起小家的一片天空。
  在垃圾抵达垃圾场前,拾荒者与环卫工人们都已淘过几次,所以能捡到的多是不太值钱的废品,垃圾场的工人们最喜欢的是电线,剥出来是铜,价钱高,但量少。
  “垃圾场,就是个百宝场,什么都有,不用买。”来自河南的老刘,从不同角度向记者展示着身上齐膝的大短裤和一双黑色雨靴,都是捡来的。他说,几乎所有工人的衣物都是从垃圾堆捡来的,只有过年回家前,会去买一套新衣服,干干净净,“人五人六”地回去,“回家都是荣归,不能被人瞧不起”。
  来自重庆的小陈见记者拍照,老远就跑了过来:“拍个啥子呦,前几天就有人来照过了,网上到处是(照片),我们以后咋出去见人啊,不要照脸,照垃圾。”走访过程中,大部分工人都不愿面对记者的镜头,尽管他们清楚地知道,依靠自己双手诚实劳动,并不丢脸。
  但他们最担心的还是垃圾填埋场的没落,。“以前一天能赚100多元,现在行情不好了。”老冯感叹经济的不景气让垃圾数量也跟着减少了。
  同样令他们担忧的是,按照东莞的计划,去年应该对80%的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主要方式是生物发电,所以这几年在媒体上,传统的垃圾简易填埋场都被称为“城市的毒瘤”。   
  老冯赖以生存的这个垃圾场的老板黄先生,去年包下这个场子,投入上百万元,第一年就亏了。黄先生说,垃圾里有用的东西越来越少,废品的价钱又越来越低,很难赚钱,也看不到起色,这里的许多工人都换过几个场子。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些填埋场都会被逐步关闭。
  这些在垃圾场干了许多年的工人,对未来也充满了担忧。他们一没知识,二没技术,远离都市的繁华和干净的街区。尽管,这里有属于他们的梦想。

王俊伟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业务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图片附件: res11_attpic_brief.jpg (2013-7-2 21:06, 171.6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Y2NjV8MmU2NGQ3MjR8MTcxODU3NjgyN3ww



图片附件: res14_attpic_brief.jpg (2013-7-2 21:06, 92.4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Y2NjZ8ZmQ5Mjk3ZDN8MTcxODU3NjgyN3ww



图片附件: res17_attpic_brief.jpg (2013-7-2 21:06, 88.7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Y2Njd8NjczMjE5MmF8MTcxODU3NjgyN3ww



图片附件: res20_attpic_brief.jpg (2013-7-2 21:06, 234.0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www.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Y2Njh8MDAyYzFjNGZ8MTcxODU3NjgyN3ww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7-2 23:53

为了生存,无奈着也要做.就象我们的知青年代,经常与粪便打交道,也很无奈.那时是被迫去做的,而现在他们可以选择做与不做,总比我们好.
作者: 依慈    时间: 2013-7-3 01:14

回复 69届新生 的帖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垃圾场拖家带口生活,最冤的是小孩.以后的回忆都是脏臭和恶心,虽久而不闻其臭,但肺部己藏污纳垢,早曰封闭了早曰带孩子离开,天无绝人之路.
作者: 依慈    时间: 2013-7-3 15:08

唉!在地球资源"men水"的今天,人类求生存除了与动物争食争地盘之外,动物快速灭绝退化,人类也惶恐百出.垃圾场中讨生活,墓园内成村人与先人共存,有人专门躲入山旮旯产下婴儿卖做生存的吃喝收入来源,有一段记录片中,一个瘦弱的男人隔天穿着人字拖攀过两条手指般粗的缆桥,下边咆哮的河水如壶口瀑布.他咁牙烟过去捉约2公斤的非洲鲫回来喂5个孩子和老婆.老婆还有孕.这个男人哪一次跌落河,估计救返都哂药费.咁的不可思议的生存环境,让人无语.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www.gzyzxyh.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