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既生“-中” 何生“五十中” (转发) [打印本页]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5-8 23:47     标题: 既生“-中” 何生“五十中” (转发)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3-5-8 23:55 编辑

我和初中同学莫依慈重新联系上以后,她通过邮箱发送了作品<既生“-中” 何生“五十中”>给我,并委托我转发到一中论坛。希望大家喜欢。


          既生“-中” 何生“五十中”

莫依慈



我是1966年的广州一中初中毕业生,1963年报考广雅不果被广州一中录取。在我读一中的时候,广州一中是一线学校,虽逊于华师附中和广雅,但绝对胜2,3,4.5.中强过执信。我读的三年中,一中是个花园般美丽的校园, 标准的足球场, 标准的110米直跑道, 200米绕足球场4或6线跑道, 6个标准篮球场。乒乓球更是龙头项目, 出了个女子単打全国冠军, 姓陈叫什么丽或晶的, 可惜全名记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 她握拍的右手足足比左手粗两倍, 诉说着她练习过程的艰辛和残酷。

在今天50中的位置, 当年是一中的花圃,饭堂, 学生宿舍, 老师宿舍, 家属楼等。专业水平很高的花王在我们宿舍附近的苗圃栽培很多花和盆景, 精心打理全校的绿化环境, 全年校园都靓得七彩, 比如今几万元学费的民校还胜一筹。初一新生的宿舍是一幢带俄式风格的小楼, 楼下几间宿舍对开的门有宽阔的走廊, 常年放一张乒乓球枱供我们课余打球, 一中的乒乓球很强很有实力, 有很强的荣耀感, 开展得高调规范和重视, 下大本钱推广强化。

-中的学生抗噪音能力强, 在我读书时, 南站繁忙的巨大蒸汽机车不分日夜地轰鸣, 巨大的水蒸汽柱直喷天空, 大煤山一座接一座, 毎天无数铁锹让它消失又重垒地运作着, 当年看见许多背小筐和麻袋的人, 从西郊那边一直过来, 嗖的就伺机混进站内, 捡拾煤核換钱或自用, 当年谁家都为缺煤而闹心。晚上, 一中门前宽阔的马路是教车场, 老司机在“教飞”, 声声刹车的尖锐噪音和着火车轰隆隆齐伴学子们入梦, 直到夜深。第一个学期觉得很吵很烦, 但第=个学期开始不介意了, 认命接受现实了。

-间宿舍约有1214张木双层床, 间隔只有约50cm, 年轻的女老师在宿舍一隅隔一处小房间, 和新初一女生同住一齐。冬天的北风干缩了木床的榫口, 上床的同学连床板齐砸到下床我的腰上, 如今几十年了, 旧患还年年让我记住曾经的寄宿生活。初=及初三換了宿舍, 近校门的右侧是一处平房区, 有个硕大的园形水池, 大家在池边洗衣服, 直接用脸盆舀水上来漂, 漂清了再到水龙头并排的水泥枱处过一次。男生用竹扫把洗床单和蚊帐, 成为女生的笑柄, 他们用“风力洗净法”来对付他们的脏鞋袜和汗衫, 每当上级检查评比时, 女生都要支援他们, 凭学雷锋精神冲入他们的“毒气室”, 回来后都夸张地喊救命。

每个周日从家回校, 当年认为7分钱公交车很奢侈, 很娇气, 于是练铁脚板。冬天日头短, 走到半路天全黑了, 昏暗的黄沙大道, 全黑的巷子, 人迹罕见,无奈无助的狼狈, 与今天私家车送回校的孙辈们, 天渊之别。当年治安好, 没有抢匪和色魔, 真是托赖了



1964
1965, 社会大环境变化很快, 学校内的小社会也浊浪暗涌的。记得有一位姓薛的女生, 手工艺品制作达人, 展览了她的杰作, 人人叹为观止。很快不办这些美的东西了, 说是资产阶级的香风臭气, 同学们从言行到穿着都阶级分化了, 分为歧视派和被歧视派, 分别要俯视或仰视新的价值观, 发声权只属于军=代, 工人贫农出身的同学, 出身麻麻及五类分子的同学, 毎天惶惶不可终日, 学习好也不占优势, 大家讲假话违心话, 与出身和五类家庭划清界限, 擦鞋埋堆如同瘟疫, 学校组织我们上街清粪倒塔[粪桶粪缸], 不许用口罩手套, 不许掩口鼻, 比职业清粪工去得更尽, 完全无任何保护措施, 对抗自身的资产阶级潜意识。同学们除了狙击食堂的饭菜,卫生,分量时是万众一心外, 喝完几口飘满菜螆[蚜虫的所谓菜汤后走出食堂, 心怀鬼胎, 前路茫茫感己填满少年的心胸。1966年后, 有些同学派斗武斗中冚了旗, 有的大串联中失了踪, 毕业证没拿就散棚了, 直到1968年秋季上山下乡, 彻底告别了广州一中。人离了校, 心却一直牵挂和遥望, 不知何时被切一块办了50中。一中也慢慢沉进=三线, 几乎变得寂寂无闻。每个城市的一中都是教育的名片, 不知广州一中为何另类?为何落到折堕的田地?老校友们, 校长老师们安在?那伊甸园般的图书馆, 那郁郁寡欢的苏老师, 别来无恙或早升上天国?高耸的秋千, 当年我荡得平秋千架时, 曾有一次想松手让自已摔死算了, 一刹那闪过母亲的白发, 终于沒放手, 平安回到沙地上。那秋千旁我永不够力爬上去的竹竿和粗大垂绳, 不时还入梦纠结哩!50中我们在都市报中夏生文中巳窥到一斑, 这个包尾的学校, 作为一段锯走的残肢, 又接回一中的躯体中, 是否成为维纳斯之臂?我只能扼腕和郁闷。



遥记当年一节劳动课, 帮花王运盆栽。花王嫌我们在苗圃说三道四越帮越忙, 宁愿叫我们自由活动。无意中听到一阵阵念经声, 爬上墙头窥见蓬莱路一条巷内有家小庙或小庵与一中仅隔一墙, 一堆人跪在金灿灿的千手观音像前, 那硕大的金像文革中可有遭毒手?那时还在念经超渡打斋, 已经等同特务活动了。受当年主流教育的少年, 吓得目瞪口呆, 几十年大环境中肽盘拧左拧右猛打, 今时今日唯望用咸水草搏长条命, 静观广州一中怎样恢复往日的辉煌, 沧桑的母校, 破镜重园了, 今夕何夕,明天会如何?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5-9 00:43

拜读莫姐姐的大作了,谢谢莫姐姐。往事如烟,挥之不去、历历在目......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3-5-9 01:00

论坛原创又增添了生力军!


作者: chenxiaoshan    时间: 2013-5-9 01:20

      一个中国人来到一个地方,开了一家餐馆,很好生意。第二个中国人看见了,也跑来在旁边开了另一家餐馆,生意也都还可以。第三个中国人看见了,也来开餐馆。结果三家餐馆生意都不好了,最后又一家一家倒闭了。
      有点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在相连的地方搞两家中学,为了制造矛盾?政府成功了,不管我们承不承认,从学校到学生,两家中学一直都存在矛盾;为了多安排几个校长、书记?政府又成功了,有庙就得有和尚。然后的50中又取消、又恢复、又合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就变得喜欢折腾。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3-5-9 02:27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3-5-9 01:20
一个中国人来到一个地方,开了一家餐馆,很好生意。第二个中国人看见了,也跑来在旁边开了另一家餐馆 ...

      自懂事以来,一直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在折腾,逆来顺受,也都过去了,问题是现在还有更多的瞎折腾,唉...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5-9 09:34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3-5-9 09:34 编辑

我估计当时设立50中,是因为要安置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同学读初中.50中是只有初中班的.而一中是是完全中学,需要严格的考试和挑选才能就读的.
折腾是中国特色,无论上层怎么的说"以后不要折腾了",事实上依然喜欢折腾,苦了的是老百姓.
莫同学的文章透露着对一中深深的热爱和怀念,有着那个年代真实的烙印.
我已经把一中论坛的网址告诉她了,希望她到来增添色彩.
作者: LiDeJi    时间: 2013-5-9 09:40

本帖最后由 LiDeJi 于 2013-5-9 09:42 编辑
嘉嘉 发表于 2013-5-9 09:34
我估计当时设立50中,是因为要安置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同学读初中.50中是只有初中班的.而一中是是完全中学,需要 ...
“折腾是中国特色,无论上层怎么的说"以后不要折腾了",事实上依然喜欢折腾,苦了的是老百姓.”

折腾是腐败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些人可以从折腾中捞取好处。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5-9 13:34

嘉嘉 发表于 2013-5-9 09:34
我估计当时设立50中,是因为要安置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同学读初中.50中是只有初中班的.而一中是是完全中学,需要 ...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3-5-9 13:43

因为俗话说,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所以,看到有了一中,就需要有十五中,不过,当时已经有了十五中,于是,就出现了五十中。
作者: 路过蜻蜓    时间: 2013-5-10 02:12

嘉嘉 发表于 2013-5-8 23:47
我和初中同学莫依慈重新联系上以后,她通过邮箱发送了作品给我,并委托我转发到一中论坛。希望大家喜欢。

...

差不多错过了这么好的文章,如果时光倒流,我总是想回到文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那个还未开展大革命的年代。。。校园鲜花环绕,漆黑静僻的街巷没有打劫,色魔等罪案,学生学习没有填鸭式的压力。。。
作者在文中提到,当时考广雅落选后选读一中,一中是次于华附和广雅的重点中学,这些情况与我考进一中时情况一样(1978年教育制度新改革,回复重点中学考核按分数线录取),只是我们有很多同学报读华附,广雅等省重点的中学落选后,并不像作者那时那么幸运能选读属市重点的一中,这些落选的同学全都被分配到广州第50中学就读初中,然后高中又转到23中了,记得每逢上学,放学路上遇到那些就读50中的发小高材生,总是低着头的,就一墙之隔,而我们读一中的,总是自觉有很大的优越感。这样一分等级,50中确实埋没了很多我们的小学同学。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5-10 19:38

想起50中开设时,它的校区很窄,体育运动没有场所,就在一中的足球场里上课.突然间学校多了一大群闹哄哄的人,我们好不习惯的.所以一中的学生对50中的人就很反感.
作者: 依慈    时间: 2013-5-11 12:05

感谢嘉嘉和所有学友的鼓励,我是电脑科技中的白痴,今天全靠外孙和幺女搀扶才出现在这高端之处.本人天天闭门造车,写写划划.可怜在此连标点符号也掣肘.想当年杨绍初老师把我一篇作文从95分扣至60分,皆因标点随意加上五个错别字.从此我几十年恶补标点之甩漏,顶礼膜拜,谁知一用这手写版妖精,又回到原点.不是说倒退没出路吗?我都被折磨成焦虑症晚期了.还是用回笔和纸吧,等这两位护法一去上学,我又要隐身了,请可怜我这田螺姑娘的老朽版啰.     依慈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3-5-11 13:17

回复 依慈 的帖子

慢慢来,很快就会习惯的。不难不难!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5-11 14:47

依慈 发表于 2013-5-11 12:05
感谢嘉嘉和所有学友的鼓励,我是电脑科技中的白痴,今天全靠外孙和幺女搀扶才出现在这高端之处.本人天天闭门造 ...

莫姐姐,别急,两个护法上学了,还有我这替补队员随时候命的,无需隐身。在论坛里呆久了就能练就降魔伏妖的本领了。大家都在期待您的佳作呢。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5-11 15:44

依慈 发表于 2013-5-11 12:05
感谢嘉嘉和所有学友的鼓励,我是电脑科技中的白痴,今天全靠外孙和幺女搀扶才出现在这高端之处.本人天天闭门造 ...

热烈欢迎你的到来!握握手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3-5-11 19:53

依慈 发表于 2013-5-11 12:05
感谢嘉嘉和所有学友的鼓励,我是电脑科技中的白痴,今天全靠外孙和幺女搀扶才出现在这高端之处.本人天天闭门造 ...

能够在此看到学姐的网名出现,已经很高兴了...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5-12 00:15

69届新生 发表于 2013-5-11 19:53
能够在此看到学姐的网名出现,已经很高兴了...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5-16 09:54

这两天准备抽时间去探望莫同学了,心里蛮兴奋的.
作者: 路过蜻蜓    时间: 2013-5-16 12:32

嘉嘉 发表于 2013-5-16 09:54
这两天准备抽时间去探望莫同学了,心里蛮兴奋的.

请带去我们一中校友网网友们的问候。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5-16 12:53

嘉嘉 发表于 2013-5-16 09:54
这两天准备抽时间去探望莫同学了,心里蛮兴奋的.

期待现场传播。问莫姐姐好。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5-16 13:16

如梦令 发表于 2013-5-16 12:53
期待现场传播。问莫姐姐好。

谢谢斑竹关心。
现场我是不懂滴,回头发照片吧。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5-16 13:36

嘉嘉 发表于 2013-5-16 13:16
谢谢斑竹关心。
现场我是不懂滴,回头发照片吧。


作者: 依慈    时间: 2013-5-24 23:41

多谢你们包容栽培我这神农架野人级的电脑新人,不过我用手写版,尚算笔者,原来电脑先驱码字早就尊称多元化了:有键人,有触生,有打手,有鼠辈。不知学到何年才能评上这些职称。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3-5-25 00:25

依慈 发表于 2013-5-24 23:41
多谢你们包容栽培我这神农架野人级的电脑新人,不过我用手写版,尚算笔者,原来电脑先驱码字早就尊称多元化 ...

过得海就系神仙,用手写版照样能杀入战场,何惧鼠辈横行?...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5-25 09:10

依慈 发表于 2013-5-24 23:41
多谢你们包容栽培我这神农架野人级的电脑新人,不过我用手写版,尚算笔者,原来电脑先驱码字早就尊称多元化 ...

莫姐姐慢慢来别急,一定可以咖
作者: 依慈    时间: 2013-5-25 22:28

我来了,正爬行中,请啊!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5-25 22:36

依慈 发表于 2013-5-25 22:28
我来了,正爬行中,请啊!

进步很神速嘞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www.gzyzxyh.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